證明——地震志愿者回家之后
成了家庭主婦的肖琳始終無法打消自己的小心思,證明“自己和一般的小鎮婦女不一樣”,“哪怕就一次”?!?·12”地震成全了她,震后第5天,肖琳借錢瞞著家人去了災區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溫海玲
看了電影《立春》,她覺得松柏像極了那座小縣城,自己像極了里面唱意大利歌劇的王彩玲、畫油畫的黃四寶和跳芭蕾的胡金銓,“因為和別人不一樣,就像長了六根手指頭,成為別人喉嚨里的魚刺”。
她不得不向丈夫,向家人,向身邊的小鎮,一再證明自己做的是有用的,就像電影《集結號》里的谷子地,一生就是為了證明,只是這個證明的過程遠比她奔赴震區來得艱難和周折。
為了這張地震志愿服務榮譽證書,肖琳正支付著常人難以預想的代價 圖/鄧學軍
如果時間倒回一年前,肖琳的人生“一句話就能說完”。在湖南常寧松柏鎮,30歲的她每天頭都不用梳,買菜、做飯、帶孩子,閑時看看電視和《知音》,但更多時候,她要么抱著先天肺病的兒子上醫院,要么四處給親友打電話借錢看病。彼時,家中已積攢了三萬多元的欠條。
2008年5月16日,肖琳又背著家人借了三千多元錢,她沒有帶兒子上醫院,而是偷著上了開往成都的火車,她“控制不住自己”想去災區幫忙,“即使是幫著帶帶小孩也行”。那時,她還不知道什么是地震“志愿者”。
在震區綿竹,肖琳給一個受傷的母親帶了十多天的孩子。那段時間,她覺得自己像在參與省臺的一檔叫“變形記”的節目,“完全換了一個人生”。當她離開這座混合著悲傷與愛心的城市回家,卻發現“再也回不去了”。
松柏與中國其他內陸小鎮沒有什么不同,當地缺乏民間組織,人們只有在把“公益”解釋為“做好人好事”、“捐錢捐物”時,方才恍然大悟。
大多數人,包括她的丈夫王素成,都認為肖琳把自己孩子拋下,借錢去災區幫別人帶孩子,簡直是“腦殼發炎”(當地俗語)。與肖琳同齡的王素成堅決要求離婚,除非妻子能證明“做這種好人好事有用”。
她 在災區,她遇到許多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志愿者,這證明她“沒有錯”。
離家22天后,進家的第一分鐘開始,肖琳知道自己“算是完了”。
婆婆一把抱住剛想沖向母親的孫女,配合著張口就罵的公公,“那么窮,還去幫別人!現在還有臉回來!”婆婆很少大聲說話,她一直覺得“做女人要有做女人的規矩”,終于也忍不住呵斥媳婦,“這么多天,家里飯菜、家務我做,孩子我帶,你怎么不給我做做好事?!”
平時話語不多的王素成則扔下一句話,“離婚!”他把被褥抱到隔出來的“客廳”,將肖琳遞過來的一件T恤甩回去,“這沒用,有本事,你證明你是對的!”
T恤是肖琳在成都給丈夫買的,29塊錢,“很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