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助力自然保護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AI發現的線索,有的反饋給電商平臺,平臺輕則刪帖,重則封號。嚴重線索還會向執法部門舉報,破獲野生動物制品非法貿易黑色產業鏈。
當投資方、建設方產生了項目意向,考慮在某地開展建設活動時,可以主動查詢,初步了解該項目地是否位于自然保護地區域中,或是否有潛在的生態風險。
責任編輯:汪韜
四川綿陽,紅外攝像機拍攝的野生大熊貓。視覺中國/圖
“白塑料”“xy”指的是什么?
這是象牙的暗語,xy是象牙拼音首字母。
如果暗語也容易暴露,那就只放一張圖片,附上“懂的都懂”幾個字,再留下聯系方式;論壇、電商等公開平臺有管理規范,那就轉移到更隱蔽的社交媒體平臺和直播平臺。
互聯網上的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愈發隱蔽,監管難度越來越大。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AI)不僅可以寫稿、畫圖、生成視頻,還能幫助執法人員識別互聯網平臺上的非法野生動植物制品,精準打擊非法貿易。
2024年3月3日是第11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的主題為“連接人類與地球:探索野生動植物保護中的數字創新”。3月3日也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簽署日,1973年,多個締約方在華盛頓簽署了這一公約。1981年,中國成為該公約締約國。2013年,聯合國大會宣布,3月3日為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AI、遙感、地理信息數據、傳感器、物聯網、基因檢測等現代科學工具,正高效獲取高質量數據和分析結果,助力野生動植物保護(詳見南方周末報道《自然保護用上黑科技》)。
AI協助識別動植物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刑警組織2016年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每年和野生動物相關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