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苦于“隱形加班”,全國政協委員呂國泉呼吁保障離線休息權

隱形加班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邊界,從個體來講,有一種“敢怒不敢言”的心理,無法對外訴說,就是一種社會性的隱痛。

2024年1月,北京高院工作報告回應網絡時代隱形加班現象,將下班后利用微信付出實質性勞動認定為加班。

同時,不要泛化,別都上綱上線。比如單位領導給你打個電話正常交流事情,你說這已經是休息時間我不能交流,這么極端好像是不必要的。這中間有一個平衡,有一個過程,這個就需要大家的智慧。

責任編輯:譚暢

網絡時代,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的邊界被模糊。(視覺中國/圖)

網絡時代,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的邊界被模糊。(視覺中國/圖)

你是否下班后仍要看工作群,時刻關注工作信息?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呂國泉注意到,網絡時代數字信息技術使勞動突破了時空界限,提供靈活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引發了一些新問題: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的邊界被模糊,經常隱形加班,無法安心休息。

2024年全國兩會上,呂國泉準備了一份關于保障勞動者離線休息權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在勞動法立法層面引入離線休息權;修訂標準工時,對線上加班和工時補償作出明確界定;加大監管力度,營造輕松舒適網絡工作環境;引導用人單位履行社會責任,維護勞動者身心健康。

他所說的離線休息權,是指勞動者在法定或約定工作時間之外,拒絕通過數字工具進行工作聯絡或處理工作事宜的權利。

呂國泉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保障勞動者離線休息權,是數字時代勞動形態變化中維護勞動者休息權、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是提升勞動者生活品質、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的應有之義。

“一種社會性的隱痛”

南方周末:你是怎么注意到勞動者“隱形加班”這個問題的?

呂國泉:我的提案提到了,四川一名店鋪設計師從業兩年多累積了600多個工作群,每天“24小時待命”“為群所困”,不敢關手機,離職后花了3個半小時退群,才感到輕松許多,此事一度沖上熱搜。

實際上,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微信興起之后才有的現象。手機隨身攜帶固然方便,工作也隨之而來。有手機移動通訊的時候,已經有這樣的情況了,但是還沒有像現在微信發達后對大家離線休息權損害得這么普遍、這么持續、這么大面積。所以我就覺得“三個半小時退600個群”很極端,但很有代表性。

我也看了相關的消息,尤其是大量的評論和跟帖。我覺得這些留言也反映出,這個情況確實存在于很多領域、很多群體中,它確實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

后來我們自己的報紙《工人日報》的一位記者也在問我關注什么,他也提出建議,他們接到“數字技術對勞動者工作和生活的影響”這樣的消息比較多,也希望我關注。這剛好和我原來的想法一拍即合,所以在今年兩會期間,我想提出這個問題。

南方周末:你覺得這種“隱形加班”現象有什么痛點? 

呂國泉:過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