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對話 | 上海高院院長賈宇:推進長三角地區法律適用統一
我認為我們當前的法學教育仍然與司法實踐聯系不充分、不密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要求有所脫節,要通過步入社會完成再適應、再培養的過程。
2006年企業破產法通過后,再未進行過修訂,不能完全順應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關于“辦理破產”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的發展要求。
責任編輯:錢昊平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高院院長賈宇。(受訪者供圖)
從上海法院的“新人”到“建設者”,這是賈宇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
在一年前召開的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賈宇當選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此前,他在西北政法大學學習、工作長達38年,其間任校長一職11年。2017年,離開高校后,賈宇先后出任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并于2023年初任職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回望過去一年,賈宇感到“很有成就感”。2024年1月25日,在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上海法院工作報告時,賈宇提到,去年上海法院服判息訴率、裁判改發率、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和公報案例數等多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但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賈宇還有更多期待。采訪中,他提到,過去一年,上海法院在數字法院建設、法治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大力探索,“總的來說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全面先行’,這就意味著各項工作、各個方面都要努力爭當‘排頭兵、先行者’”。
2024年2月29日,圍繞過去一年工作情況、上海法院建設和代表議案及工作建議等方面,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高院院長賈宇在上海高院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
“硬成果”與“軟成果”
南方周末:在上海高院履職一年,你的感受如何?
賈宇:春節前夕,我給全市法院干警的新春賀詞里寫到,回望過去一年,上海法院在實干中奮進,在開拓中創新。在這里工作的這一年,整體來看,我感覺上海法院的工作基礎很好,尤其是政法隊伍干部的素質很高,置身其中,我始終能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作為“排頭兵、先行者”的責任擔當,和上海法院同心同向、善作善成的干事氛圍。
南方周末:去年,上海法院整體工作情況怎么樣?
賈宇:去年年初,經過調研,我們提出了將“政治建設引領、司法質效為本、數字改革賦能”作為未來幾年上海法院的工作主線,將“問題導向、見賢思齊、勇于創新、全面先行”作為工作要求,努力推動上海法院的各項工作、各個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
應該說,從數據上看,這一年上海法院走得很堅實,最直觀的是上海法院多項審判質效核心指標位于全國法院前列。其中,反映當事人司法裁判認可度的服判息訴率93.3%,位居全國第一。這個數據說明,我們的案子辦完,老百姓總體比較滿意。另外,反映案件審判質量的裁判改發率1.2%,保持低位優勢,位居全國第一。此外,去年上海法院所辦理的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公報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庫和全國法院優秀案例的,有428件,也位居全國第一。
同時,這些“硬成果”的背后也有很多“軟成果”,比如說,形成了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上海經驗”、金融審判的“上海規則”、涉外法治的“上海探索”、數字法院建設的“上海實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