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爭議最大的電影,來了
開頭有多精彩,結尾就有多虛空。
責任編輯:陳玲玲
奧斯卡提名影片《可憐的東西》,絕對稱得上這段時間社交網絡上的話題王。
愛它的,瘋狂鼓掌,幾乎夸為前所未有的女性主義作品。恨它的,感覺受到的是侮辱——為什么要通過性,甚至做妓女的片段去展現女性的覺醒?石頭姐艾瑪·斯通貢獻的那些性愛鏡頭,難道不是男性凝視中的犧牲品?
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是,美則美矣,了則未了。童話般的世界構建得很美,但那世界觀我只敢同意前一部分。
影片源于蘇格蘭作家阿拉斯代爾·格雷所著同名小說,女主角在自殺未遂后,被“科學怪人”醫生救起。她腹中胎兒的大腦,被植入她軀殼,獲得新生命。她被科學怪人醫生取名為貝拉,被當做擁有成年人軀殼的巨嬰撫養,她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孩子,帶著全然無知的空白感去體會人生。
而撫養她的科學怪人醫生,刻意將社會摒棄在她認知之外,所以她對社會關系、倫理常識茫然無知,如同一只小猴子闖進人類社會。她倚仗的,只有自身強烈的動物性:我想要,我開心,我覺得,我生氣。
那么,從這樣一只小猴子眼中來看,人類社會那些道德規范,當然是毫無意義的。于是,她陷入情愛、與人私奔,又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