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看成“一人公司”:美國高科技工作者失業后

把自己看成一家獨立的“一人公司”,而不是被拋棄的員工,有助于增強求職者的樂觀情緒和自尊感,也為其再就業提供了切實的策略——交際并緊跟行業趨勢。

“年輕一代對自己和生活質量的定義更加寬泛?!?/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悠翔

美國電信公司程序員艾德·唐納利,被裁員時56歲。他努力嘗試重返編程領域,可失業的七個月里,只得到一次面試機會。憑借資深的園藝愛好,他在一家光顧了多年的小園藝用品店找到了兼職,在那兒干了兩年,隨后轉到一家電子商城銷售電腦。

人類學家卡麗·萊恩在21世紀初的頭幾年,深入采訪了得克薩斯州達拉斯附近“硅草原”的75名高科技領域的失業者,他們絕大多數來自互聯網、電信行業。2009年,新的經濟衰退期到來之后,她再度訪談了其中9人。有人創業,有人找到了新工作,養成了儲蓄的習慣,而艾德離婚了,并且再也沒有找到與過去同等薪資的工作。

再見面時,艾德又回到了園藝用品店工作,與電腦銷售相比,他享受這份更為清閑的工作,然而,這與他先前規劃的在電信業干到退休的前景相距甚遠。這份本是維持生計的兼職,成了艾德希望在退休前的七八年里干的最后一份工作。

美國硅谷的裁員潮還在持續。圖為2022年11月,臉書母公司Meta總部所在地,當時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宣布裁員1.1萬人的計劃。視覺中國

是個人的失敗,還是公司的拋棄

兩波失業潮中,成千上萬的美國白領遭到裁員,難以計數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突然倒閉,全國為之震驚。

在《一人公司》一書中,卡麗·萊恩最重要的發現在于這些失業者對行業的認知、職業生涯管理的意識形態。

美國人類學家、《一人公司》作者卡麗·萊恩。受訪者供圖

與1980年代的美國員工迥異的是,這一代人對工作不穩定的性質早有預期,并相信事業成功的關鍵不在于忠誠,而在于周密規劃的自主性。疲軟的勞動力市場和長期穩定工作崗位的缺失,在他們看來都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狀況。

為應對充滿變動的職業生涯,這些工作者普遍擁有卡麗·萊恩稱之為“一人公司”的職業生涯管理心態,將自己視作持續勞動的企業家,而企業營銷的品牌正是自己。不斷完善簡歷、接受新領域的再培訓、獲得額外的證書、攻讀更高的學位、定期參加交際和求職活動,都是為“一人公司”順利運轉加入的燃料。

如此心態有利有弊。把自己看成一家獨立的“一人公司”,而不是被拋棄的員工,有助于增強求職者的樂觀情緒和自尊感,也為其再就業提供了切實的策略——交際并緊跟行業趨勢。

另一方面,這類對不穩定性的修辭重構,將維護勞資間社會契約的重擔,巧妙地轉移到了工作者個人的肩頭,旨在讓他們不僅肩負這一重擔,而且心甘情愿地把這看成一個自立的機會。這使得高科技工作者對集體行動缺乏信心,對那些提議以組織形式應對經濟危機的人也心存蔑視。

盡管如此,他們免不了受到失業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與家庭造成的沖擊。在描述自己被裁員后的情緒時,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