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因地制宜丨報告解讀
如何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報告中提及三點: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其中第二項與新質生產力涵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一致。
責任編輯:錢煒
各代表團駐地的書店,均設置了新質生產力專區。(南方周末記者韓謙/圖)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列入2024年工作任務的第一項。
“新質生產力”最早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于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原話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p>
隨后,這一概念在2023年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2024年2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被重點提及。
3月5日下午,習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鞍l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p>
被列為政府工作任務第一項
新一年,政府工作任務的首項是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長期專注創新創業經濟的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政向南方周末記者指出,將其作為2024年第一項工作任務,說明它具有統領性的地位。
如何理解這個概念?1月11日,《經濟日報》刊發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對新質生產力的解讀文章。盛朝迅指出,新質生產力是相對于傳統生產力而言的,是指大量運用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