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背后的科研江湖
早在大規模引進中國之前,已在國外出現過大面積的中毒事故,并被多個國家禁止?!笆萑饩庇嗟溌又两穸y絕。我們不能不追問,是科學研究無禁區,還是“瘦肉精”有“原罪”?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溫海玲
以鹽酸克倫特羅為代表的“瘦肉精”,早在大規模引進中國之前,已在國外出現過大面積的中毒事故,并被多個國家禁止。
但當時中國的專家卻忽視這一重要信息,反而踴躍引進。這里有的人是出于專業研究之需,有的人卻不乏利益驅動。
“瘦肉精”余禍蔓延至今而難絕。我們不能不追問,是科學研究無禁區,還是“瘦肉精”有“原罪”?
我們欲圖還原“瘦肉精”在中國的出身史,以省思如何預防類似的“高科技”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
今年2月19日,“瘦肉精”引致廣州70人中毒,成為近期最受關注的食品安全事故。之后,養豬業內多位專家和從業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指出“瘦肉精”為行業潛規則,部分散養戶和規?;B殖場之染指,情形堪比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在監管和執法問題之外,多位專家提出應曝光幕后“出主意的人”。農業部退休專家李美同教授說:“出主意的人一個也不揪,這種事永遠沒完沒了。”所謂“出主意的人”,即那些研究出瘦肉精,并向市場推廣的專家。
鑒于此,南方周末記者對國內專家們研究、傳播“瘦肉精”的過往進行了調查與梳理。
“瘦肉精”(本篇所指為鹽酸克倫特羅,β-興奮劑的一種)最早由浙江大學的教授傳播出去,這幾乎是業界的共識。廣州某業內知情專家直接指向前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許梓榮,斥之為“學術敗類”。
對此,許梓榮覺得冤枉。
年近67歲的許梓榮是知名動物營養專家,曾獲殊榮無數:“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浙江省重大貢獻一等獎”、“浙江省農業科技突出貢獻獎”等。同時,他桃李滿天下:培養博士生19名,碩士生50余名。
然而,“瘦肉精”卻成了許梓榮人生秤桿上最沉重的砝碼。他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稱,由于“被指搞過(β-)興奮劑”,最終無緣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許梓榮認為冤枉有二,首先他不是最早搞“瘦肉精”研究,其次他沒有對之進行市場推廣。
忽視毒副作用的早期引進
東北農大連續幾屆招收的研究生都把“鹽酸克倫特羅”的動物營養及生長效應作為論文課題,而忽視了其毒副作用和體內代謝的觀測。
確實,最早引進者并非許梓榮。
中國農科院畜牧所的佟建明最早向國內介紹β-興奮劑。1987年,他翻譯了同年刊于美國飼料雜志上的《使豬多長瘦肉的新營養分配劑》的論文,該文有對“瘦肉精”——β-興奮劑的介紹,發表在《中國畜牧獸醫》。
1988年,四川飼料所的金明昌也摘譯了類似文章發在《中國畜牧獸醫》上,介紹將人工合成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