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費標準不能再加碼了:全國人大代表談城鄉居民醫?;鶎与y點
村民反映,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固然很好,但是收費標準太高了。最主要的是醫保費用漲得太快,但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有限,很多人不愿意繳。
老百姓對參保的“獲得感”也很在意。一些村民覺得,過去繳納10元看病花的錢,跟現在繳380元的效果差不多,繳費在增長,但是報銷比例幾乎沒有提升。
把現行的財政補助標準作為一檔繳費標準,個人“零繳費”或“低繳費”。在此基礎上,根據現行的個人繳費標準,繼續設立二檔、三檔繳費檔次和相應的報銷標準。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23年9月,安徽省安慶市的一處社區,醫保工作人員正在解答城鄉居民醫保新政策及具體參保手續辦理問題。視覺中國圖
2024年初,全國多個省市的醫保局發布了城鄉居民醫保補繳通知。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以來,河南、湖南、廣東、山東、陜西等省份陸續發布通知,有的省市的補繳窗口期甚至延長到半年之久。
自2016年開始,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涉及的醫保主體是職工醫保以外的城鄉居民,在實際中是指以新農合為主的城鄉居民。城鄉居民參保費用按年一次性繳納,每年9月至12月為集中繳費期。
實際上,城鄉居民醫保很難完全按期繳納。據國家醫保局發布的近四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從2019年開始逐年下降,2022年比2021年的參保人數減少了2517萬人,“醫保一年少2500萬人”一度沖上熱搜。
近年來,不時有地方人大代表和全國人大代表就城鄉居民退保問題建言獻策,指出城鄉居民醫保繳費標準增長過快等問題。2023年2月6日,國家醫保局網站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6706號建議的答復,其中提到,城鄉居民醫?;鸾陙硪恢碧幱诰o平衡狀態,支出壓力較大,并表示正在研究完善居民醫?;I資動態調整機制,推動繳費調整與經濟社會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