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會講流利滿語嗎?從滿語衰落看清朝君主對中國認同的確立
乾隆最喜歡漢文詩詞歌賦,經常在古畫上蓋漢文印章,甚至亂涂自己寫的“漢詩”。然而他對漢文化到了癡迷的地步,同時卻不允許旗人漢化,也難怪底下的旗人不愿意陪他一起瘋。最好玩的是,乾隆自己的滿文玉璽上,也發現了拼寫語法錯誤,其滿文水平究竟如何也不好說。
責任編輯:陳斌
網上如今有個流行的說法:清朝入關后,滿洲人迅速漢化,連皇帝都不會說滿語了。而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也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里說:“我的學業造詣最糟的,要數我的滿文。學了良多年,只學了一個字‘伊立’(起來)!”“滿文也是基本課,但是連字母也沒學會,就隨老師伊克坦的去世而結束?!备M一步印證了這一廣為流傳的認知。
然而歷史真相卻恰恰相反:滿清入關后將滿語尊為國語,最初兩代宮內通行滿語,甚至連漢人大臣都必須學滿語,否則無法參加御前會議;而雍正乾隆以后,京八旗士兵的滿語水平確實快速下降,但滿清皇室仍長期保留著非常好的滿語水平。
從努爾哈赤一直到順治,基本都不通漢文
順治以前的滿洲君主,基本還不能流利地使用漢語。后金開國的努爾哈赤自不必說,就連第二代皇太極聽漢語也非常費勁。比如漢軍旗重臣寧完我,就在奏疏中提到“乞汗把國中會金話的漢人,會漢話的金人,挑選若干名,把六部承政一人與他一個通事,他若有話,徑帶通事奏汗,再誤了事體,他又何辭!汗之左右,亦該常存兩個好通事,若有漢官進見,以便問難”。
這里的“汗”就是皇太極,滿語受蒙古語影響很深,包括大清皇帝的正式滿語頭銜,ejen han,字面意思是主子可汗,也就是大汗,這個han顯然也是蒙古語借詞。從這段文獻可以看出,此時的后金大汗漢語能力極為有限,需要依靠翻譯才能與漢官交流。
到了第三代,順治已經開始接受漢語教育,但大概也只是學了口語,依然難以閱讀漢文。比如《順治實錄》里就夸順治愛讀書,讀到了翻譯跟不上的程度??梢?/p>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