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護工管20個病人:全國政協委員張偉濱建言規范護工行業
老百姓有點看不上這個職業。像我們醫院里的護理員,大都是農村出來的,而且年齡偏大,四十多歲已經算很年輕的,很多都是五六十歲了。
我建議護理員每天工作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2個小時,有一定的休息時間。護理人數限制需要根據不同種類的病人情況、醫學學科特點要求。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24年2月,廣西梧州一家養老院,參加老人照料培訓班的學員在學習陪護技能。圖文無關。視覺中國圖
一個護工要管將近20個病人,這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骨科主任張偉濱近年來在上海某公立醫院的觀察發現——常年在醫院工作的護工也就兩百多人,但床位卻有四千張,人手嚴重不足。
醫療護理行業的問題還不僅限于此。在張偉濱看來,護工質量不高、工作內容雜等問題也十分顯著。然而,根據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推測,中國將分別在2035年、2055年左右出現兩次護工需求高峰,峰值可達2100-2300萬人次,前述問題屆時恐將更為突出。為此,張偉濱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準備了一份關于“規?;?、規范化護工行業”的提案。他建議,盡快就護工的概念與職責、相關權益與福利等進行規范與保障,并鼓勵人們投身醫護行業,進一步擴大護工職業隊伍規模。
張偉濱。受訪者供圖
“寧愿失業也不愿干這個活”
南方周末:你認為目前護工行業存在怎樣的問題?
張偉濱:首先是護工數量缺口大。還是以那家上海的公立醫院為例,除了護工數量有缺口,醫院70%以上的護工為51-60歲,護工隊伍呈老化趨勢,新一代年輕人普遍不愿投身護工行業。
公眾對護工職業的認知不足、薪酬福利無保障、工作強度大等是護工行業缺乏社會認同感和職業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南方周末:公眾對于護工這個職業的認知是怎樣的?
張偉濱:老百姓有點看不上這個職業。很多人寧愿失業也不愿意去干這個活。像我們醫院里的護理員,大都是農村出來的,而且年齡偏大,四十多歲已經算很年輕的,很多都是五六十歲了。
南方周末:為什么年輕人不愿意投身護工行業?
張偉濱:第一,護工的工作通常沒日沒夜,而且都是臟活累活,幫病人端屎端尿、擦身體等等。第二,沒有職業尊嚴,護工職業的榮譽感、地位得不到大家尊重。第三,收入不穩定。這兩年護工行業收入雖然有所提高,但總的收入和其他農民工相比還是有差距的。而且護工一天的收入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還有一部分屬于派遣他們的勞務公司。
另外,護工是沒有社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