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趙柏基:數據流通交易市場亟待一體化|兩會金融界之聲

當前的數據資產估值方法還是基于傳統的估值理念和方法,未來可考慮引入更多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估值的準確性和效率。

唯有在政策、平臺和參與主體等方面打通重要“關節”樞紐,促進數據要素高效流通交易,才能充分釋放其價值,具備國際競爭力。

需要加強各地交易所在規則、流程、信息等方面的協同與互通,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易規范,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流通交易市場體系,促進場內交易。

責任編輯:謝艷霞

數據已可以真正成為企業資產。

2024年1月1日起,數據資產將被企業列入資產負債表。數據資產一時成為熱詞,與此同時,隨著數據資產化,地方數據交易所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各種數據業務培訓產業鏈亦開始紅火。

企業對數據資產入表的反應是冷還是熱?數據資產能否真正為企業帶來較高價值?國內數據交易市場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還存在哪些亟需完善之處?

全國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對此高度關注,并提交了“關于促進數據流通交易,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趙柏基在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指出,我國數據交易平臺已超過五十多家,數據資產交易額已躍居全球第二,但各交易平臺數據資產估值結果不具可比性,且標準各不相同。他呼吁,政府部門應牽頭加快搭建全國一體化的數據交易流通體系。唯有在政策、平臺和參與主體等方面打通重要“關節”樞紐,促進數據要素高效流通交易,才能充分釋放其價值,具備國際競爭力。

普華永道是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對企業數據資產入表等相關問題有著深入的調查。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區主席趙柏基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

中國數據交易總額已位居全球第二

南方周末: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數據要素和“新質生產力”是什么樣的關系?

趙柏基: 數據對勞動力、技術等其他生產要素具有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突破、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根本。從這個意義上講,數據要素就是一種“新質生產要素”,對驅動數字經濟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方周末:交易才能產生價值。我國數據交易市場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

趙柏基:我國的數據要素市場正處于高速成長期。據第三方機構與普華永道研究,自2021年以來,我國數據交易市場的規模增速超30%。預計到2030年,增速仍將維持在20%以上的高水平。

南方周末:與發達國家比如何?

趙柏基:全球視角來看,中國2022年數據交易總額已達到13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但與排名第一的美國(417億美元)相比,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我國在數據要素市場的政策法規、標準規范、交易活躍度及技術創新應用等方面都在加速布局,各地已陸續成立數據交易平臺。截至2023年末,全國場內交易平臺已超50家。下一步,需要加強各地交易所在規則、流程、信息等方面的協同與互通,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易規范,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流通交易市場體系,促進場內交易。

政府需牽頭構建一體化制度體系

南方周末:交易平臺確實已經不少。那么,你如何評價我國數據交易市場現狀?

趙柏基:近年來我國數據要素流通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交易平臺數量持續增加,市場主體逐步多元化。但無論是從制度建設、標的與服務標準、市場基礎設施來看,一體化數據要素流通市場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

南方周末:理想的數據流通體系將是怎樣的?政府、數商及第三方服務機構在其中各應扮演什么角色?

趙柏基:制度建設層面,數據流通面臨挑戰,特別是在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體系下的開發利用及個人信息數據的利用等領域。為平衡合規與效率,政府需要牽頭構建一體化的制度體系,兼顧數據流通的共性與各流通領域的特性,落實包括權屬保護、市場準入、競爭規則以及監督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全面建設。

標的與服務標準層面,數據資產作為核心標的,流通模式多元化、標的形態多樣化,定義概念復雜。目前,不僅場外市場缺乏統一標準和規范,各大場內交易機構在標的定義和描述上也存在較大差異,阻礙了數據資源持有方參與市場的積極性。同時,數據流通服務的規范也亟待完善,涉及數據的開發、加工、融合、經營、資產化等多個服務領域,需要頭部數商與政府協同進行系統性的構建與提升。

市場基礎設施層面,數據流通需要可信的環境來支撐。然而,目前數據流通的基礎設施頂層規劃尚未確立,各類可信流通技術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整合,無法為市場主體提供低成本且高效的流通環境。第三方服務機構應在政府的統一規劃和指導下,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

數據資產入表面臨三大難點

南方周末:你在提案中提及當前熱門的數據資產入表話題。數據資源入表對企業的真正益處有哪些?

趙柏基:數據資源入表對企業經營管理有三大好處。首先,入表作為會計處理,從資產角度揭示數據資源的經濟價值,是數據資源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和價值的客觀反映,也是對企業在數據能力建設、數據治理升級、數據創新應用等領域成績的認可;其次,入表將促使企業更重視數據資源的管理和使用,積極參與數據要素流通市場,從而驅動商業模式突破;再者,長遠來看,入表也將推動數據信托、數據資產抵質押融資、數據資產入股、數據資產證券化等多種產品服務創新。

南方周末:在實踐中,數據資源入表存在哪些困難?

趙柏基: 在實踐中,企業數據資源入表面臨認識層面、內部組織協作層面及實操層面的三大難點。首先,在認識層面,企業對于數據資源入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認知尚未統一。參與數據資源入表的層級以中層管理者居多,高層參與相對較少。高層領導對于數據資源入表對企業發展所能帶來的價值未能充分認識;

其次,組織層面,數據資源入表是一項協同推進的工作,但目前企業參與數據資源入表的部門以財務和數據部門居多,業務部門參與相對較少,跨部門的協作更是不足;

另外,在實操層面,合規確權、經濟利益流入計量、成本歸集分攤及計提減值等方面也面臨一系列挑戰。

南方周末:如何克服?

趙柏基:建議從兩個方面推動數據資源入表。一是認識及內部組織協作方面,通過政府及社會各界積極征集并發布數據資源入表實踐的典型案例,讓企業直觀地感受到入表帶來的諸多好處,借此提升高層領導的認知;二是實操方面,針對合規與確權中的三權分置(即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建議政府牽頭就典型場景的授權鏈路給予指導。目前會計的思路是往前溯源梳理授權鏈路,但實操中缺乏權威認定。此外,業界對包含硬件、傳統軟件與數據要素的復雜混合型資產界定存在較大困惑,亟需權威定義。

數據資產融資仍存堵點

南方周末:數據資產融資是數據資產入表后的一種很重要的價值。你在提案中稱,“建議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關于數據資產融資的績效考核指標”。據你所知,目前企業應用數據資產融資是否還存在一定困難??

趙柏基:目前,無論是間接融資還是直接融資市場,對于以數據產品為底層資產的融資都存在不少堵點。

南方周末:這些堵點主要是什么?

趙柏基:在針對數據資產進行增信貸款或質押貸款時,銀行存在數據授權、合規、登記認證、數據資產估值測算及動態監控、數據資產質押物處置和盤活等問題。

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時,則面臨被投公司所持數據資產的辨識、確權、合規、安全認證、估值溢價分析、合并報告層面的商譽處理等問題。在投資并購后整合交易雙方時,可能出現合規、安全使用風險及進一步投入等問題。

二級市場上市融資時,如何論證上市主體能產生穩定或可預期現金流、如何解決海外上市主體的數據安全等問題,都需要通過進一步激發意愿、創新制度、活躍生態來解決。

數據資產估值體系缺乏統一標準

南方周末:無論交易還是融資,數據資產如何合理估值是關鍵。兩年前,上海數據交易所成立時,你曾就其應完善數據資產估值體系提出相關建議。兩年之后,國內數據交易所在估值體系的構建方面是否有所長進?

趙柏基:兩年來,國內數據資產估值體系不斷探索和發展,如中評協2023年發布了《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指導意見》、上海數據交易所發布了《數據資產入表及估值實踐與操作指南》、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上線了數據產品價格計算器等。這些積極的探索實踐,有效提升了市場對數據資產的價值認知,讓企業對數據資產估值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各數交所在業務場景中也開始應用具體的數據資產估值方法,基于數據的質量、來源、使用場景等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結合的方法來進行估值實踐。這些積極的嘗試,有助于未來實現數據資產估值體系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南方周末:還存在哪些改進之處?

趙柏基:國內數據交易所在估值體系構建方面已取得一定進步,但仍需要在標準規范及技術創新等方面繼續努力。首先,雖然一些數據交易所已開始探索數據資產估值方法,但整體上仍然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不同交易所的估值結果可比性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和規范化。其次,當前的數據資產估值方法還是基于傳統的估值理念和方法,未來可考慮引入更多先進的技術手段,如機器學習及人工智能等,提高估值的準確性和效率。

南方周末:中國數據資產真正被利用的數據增長率只有5.4%。如何兼顧數據安全和數據流通?

趙柏基:建議以數據資源入表為牽引,以行業數據資產價值釋放為目標,以數據要素金融創新為驅動,以數據安全合規確權為基石,打通數據要素供給、數據資產及平臺投融資、數據產品運營、數據消費場景、價值及收益分配結合的數據要素產業鏈。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