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談談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

徐中舒先生在考證殷代大車源自北狄的那篇文章中總結,華夏祖先能取得高度繁榮的文明,恰恰是能夠迅速地汲取“他人之長”并迅速融匯為己有,且能“發揚而光大之”的結果。

責任編輯:陳斌

《論語·衛靈公》中,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武)》。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孔門的高足顏淵向孔子請教“為邦”之道,孔子極為欣賞顏淵,因此給出的答案,也具有很高遠的理想?!盀榘睢币辉~,也見于九店楚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九店楚簡》,中華書局,2000年,第50、111頁),意思便是治國之道。

孔子認為,最佳的治國之道,需要整合夏商周三代的優勢,將歷法、器用、禮樂結合得恰到好處。

夏歷及曾參之參怎么念

首先,歷法上需要用夏代的夏正歷法,這一歷法的特點,是歲首建寅。殷歷法是歲首建丑,周歷法為歲首建子??鬃痈叨韧瞥缦恼畾v,因此孔門弟子曾皙在給兒子取名時,就接受了這一觀點,將夏正歷法中特別受尊崇的“參宿”,作為兒子曾參之名。

曾子名參,關于曾參名字的讀法,歷來有分歧。清代學者一般認為應讀為cān,如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詁》中就認為,參讀為驂,理由是曾參字子輿,與駕馬拉車有關?,F代學者如呂友仁也主張讀cān(呂友仁:《曾參之“參”當讀cān》,載《古漢語研究》1998年2期)。甲骨、金文等古文字中的“參”本來就是表示星宿的原初含義,“三”是其聲符,今音參(shēn)古音在生母侵部,三在心母侵部,齒音同韻,星部分是其意義,驂則為后起字,曾參之名應該讀為shēn。

對夏正歷法而言,參宿是春耕季節的標志。曾參的父親曾皙為孔門早期弟子,跟隨孔子學習多年。據《先進》篇“侍坐”章的描述,曾皙的精神趣味,帶有對“天地萬物上下”的濃厚旨趣(朱熹注)?;诳鬃訉ο恼龤v法的高度推崇,而曾皙也對天道歷法具有興趣。因此,他將自己的兒子命名為星宿“參”,正是符合了早期儒家對夏正歷法的尊崇。

從考古資料來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