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禮是儒家傳統嗎?
口口聲聲“禮制”、提倡“下跪磕頭”的那些人,真的理解他們所推崇的“大禮”發展的歷史淵源和內在邏輯嗎,很顯然不是這樣。
責任編輯:陳斌
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各類的奇特的“回鄉見聞”也被返回工作崗位的年輕人相互吐槽。某社交平臺,有網友詼諧又略帶無奈地表示,過年在家一周,至少給人磕了上百個頭,只要父母眼色一動,就要給人跪下磕頭,只要稍有遲疑就會被指責“怎么不懂禮數”,有一次早上剛起床,睡眼惺忪看見家里來了一位上年紀的“長輩”,于是主動納頭便拜,結果被父母拉起來一頓臭罵,因為來人雖然年紀不小,但其實是“晚輩”。
這番離奇又滑稽的經歷引發了網友的集體吐槽,多數網友表示自己無法接受跪拜這種自降人格的“禮儀”,一些對歷史有所了解的網友表示,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就將有貶損人格意味的跪拜禮同蓄辮、纏足等陋習等同,一并予以廢除,代之以簡單的作揖、鞠躬、握手禮。時至今日,在新中國,死灰復燃的跪拜禮毫無疑問屬于“封建糟粕”。也有部分網友連帶著批評起儒家思想來,認為跪拜禮是儒家傳統禮儀的一部分,是儒家思想中等級和尊卑意識的體現。
那么跪拜禮究竟起源于何時?這種帶有貶損人格性質的“禮儀”真的是儒家思想中“禮制”的一部分嗎?
下跪叩首禮實際上是奴隸制殘余
現代人將下跪叩首視為對父母、長輩的“大禮”,其實是清朝“三跪九叩首”禮的影響。明代祭天及君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