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邊疆城市如何守好糧食安全底線?訪呼倫貝爾市市長及永乾丨中國市長說
糧食生產受自然天氣的影響較大,例如氣候干旱、低溫以及夏季洪澇、雹災等不利因素,確實為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豐”帶來不少壓力。
責任編輯:錢昊平
及永乾(左二)實地調研督導“十四冬”火炬傳遞籌備工作。(圖片來源:呼倫貝爾市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
呼倫貝爾是典型的農牧業大市,全市耕地面積三千一百多萬畝,天然草牧場1.5億畝。作為一個具有悠久耕種歷史的北方邊疆城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呼倫貝爾的農村經濟與農牧業生產始終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多年來,隨著播種面積不斷擴大和經營、生產體系等的不斷完善,呼倫貝爾已經為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作出了重要貢獻。公開信息顯示,呼倫貝爾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畜牧業生產基地,是內蒙古玉米、大豆、馬鈴薯、小麥等主產區和生產基地,有6個旗市獲評“全國產糧大縣”,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800萬畝以上,居全內蒙古第一。
呼倫貝爾是如何守好糧食安全底線的?剛剛閉幕的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對呼倫貝爾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呼倫貝爾市市長及永乾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
借助“十四冬”契機
南方周末: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呼倫貝爾市圓滿落幕。為了順利舉辦 “十四冬”,呼倫貝爾做了哪些保障服務工作?
及永乾:我們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全力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
比如,為了做好接待保障,我們在海拉爾賽區儲備了14家接待酒店,房間2200余間,在扎蘭屯賽區準備了10家接待酒店,房間900余間,籌備各類車輛400余臺,及時了解來賓需求,盡最大努力提供滿意的服務,累計接待17類來賓約4000人。
為了營造更好氛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