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百年,武俠作古了嗎?
編者按:
大陸新武俠的內容至今停在少年期,珍貴但不成熟和完美,“(就像是)得到了一個機遇,學到絕世武功,但是也需要漫長的時光去沉淀與成長”。
“金庸之強主要在于長篇?!蠼鹩箷r代’的武俠,在長篇上成就不高,能有‘射雕’的六七分功力就不錯了?!?br /> “武俠并不會沒落,相反,‘武俠’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里最容易融入類型小說的元素(相較于西方的偵探文學與騎士文學),相信有朝一日將會在世界文學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悠翔
“這老者已年近六十,須眉皆白,可是神光內蘊,精神充沛,騎在馬上一點不見龍鐘老態?!蔽洚斦崎T陸菲青,綽號“綿里針”,這是金庸武俠世界出場的第一位大俠。當時報紙付印在即,版面將“開天窗”,查良鏞正愁不知道如何起筆,一位報社老工友上門催促,查良鏞一見,靈感迸發,遂有陸菲青。
這段往事的緣起如今廣為人知。1954年,香港的太極派和內地來的白鶴派存在門戶之見,兩派掌門簽下生死狀,約定在澳門比武。結果,白鶴派掌門一拳將太極派掌門鼻子打出血。報道此事的《新晚報》想到以刊登武俠小說增加銷量,查良鏞的同事陳文統(筆名“梁羽生”)開始連載《龍虎斗京華》,開新派武俠之先河。
隔年2月,為頂空缺的版面,查良鏞答應寫一部《書劍恩仇錄》。從此,大俠金庸誕生。金庸從未以寫武俠小說為職業,辦報是他一生摯愛事業,小說則是吸引報紙讀者之用。1972年,金庸封筆,共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它們自1980年代初進入內地,風行不衰。金庸生前曾說:“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p>
電影《笑傲江湖》(1990)劇照。資料圖
“新武俠的發展是一個革命的鏈條,當年是還珠樓主革了三俠五義的命,才開創了新派武俠的先河。然后金庸又革了還珠的命?!?006年,獲得武俠文學獎項的步非煙二十五歲,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她的即興感言炸開了鍋,“如今,金古溫梁黃都成了正統與經典,到了我們來說革命的時候了?!?/p>
從當時的創作場景來說,開創新的武俠盛世是一種順理成章的期盼。進入21世紀,以《今古傳奇·武俠版》為代表的武俠雜志,出現了鳳歌、小椴等一批優秀的武俠創作者,其武俠風格和內容繼承自金庸,又區別于金庸,被業內稱為“大陸新武俠”。
關于這場風波,金庸評價,步非煙的作品不算是武俠,而是“科幻”,并且認為“武俠小說同樣需要社會閱歷和生活經歷,光憑想象,不相信能夠寫出合乎情理的武俠小說”。作為回應,步非煙寫了一首《賀金老創作五十周年兼詠蕭峰》,結尾一句是:“百年勛冊知誰在,檢點丹青太史篇?!?/p>
金庸31歲寫武俠,48歲封筆。步非煙和同一批的80后作家,則大多是在校園開始創作,筆下也凈是些無所畏懼的少年俠客。她和朋友們相信,他們將有足夠長的時間追趕金庸。那時候他們正堪堪少年,如此創作十幾年,至中年“武功大成”,武俠一脈自有后來人。
一晃十八年過去了,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瑋觀察,現在讀金庸的學生越來越少了。有時候,她在課堂上問起學生,回答中取而代之的是網絡文學作品?!敖鹫Z”曾是70后和80后人際交往的“黑話”,誰是岳不群?誰是帶頭大哥?這種溝通方式在年輕人之間已經很少提及。
1950年代至今,金庸作品被拍成電影、電視連續劇、京劇、話劇、舞臺劇,至今翻拍總數已逾百次,其中《倚天屠龍記》便多達十余次。近些年參與過多次金庸改編劇項目的亦知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的金庸劇拍到了十幾版,對于部分觀眾來說,劇情再好看也看膩了?,F在的金庸翻拍劇,極少有大牌演員主演,費力不討好,不像以前,演一部就翻身了。一旦行差踏錯,難免承受輿論壓力?!?/p>
2024年3月10日,金庸100周年誕辰。時過境遷,江湖路遠?!拔阌怪M言”喊出“革命”的步非煙,如今43歲,她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我們目前的創作高度沒有趕上前人”。她認為,大陸新武俠的內容至今停在少年期,珍貴但不成熟和完美,“(就像是)得到了一個機遇,學到絕世武功,但是也需要漫長的時光去沉淀與成長”。
?新派廣發英雄帖 俠客窮途棄江湖
胡金銓執導的電影《空山靈雨》(1979)劇照。資料圖
2023年,《今古傳奇·武俠版》正式???。庹政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數年不寫武俠了。他是80后,從2002年開始寫武俠小說,后來轉向“新官場小說”。同批武俠作家有個聊天群,大家偶爾會緬懷這本雜志,但近些年他們很少再被雜志上的武俠內容吸引了。有時候在群里討論起,現在還在寫武俠的,只有寥寥數人。
《今古傳奇·武俠版》紅極一時,巔峰時期月銷量逼近百萬。2001年,小椴寫《杯雪》,刊載在《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號上。雜志前主編木劍客從2001年到2010年為這份武俠雜志工作。木劍客說,2003年-2010年是雜志的輝煌期,年輕的武俠作家一同打造了一個不同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江湖。
小椴曾自我介紹:“偶爾興起,劍挑金庸?!扁照∠笊羁?,小椴用“文青”風的文字描寫了很多邊緣位置的俠客。比如《余果老》中,一身傷痛的古稀老人,為保護孤兒寡母,面對強敵亦敢出刀,“請從絕處讀俠氣”。庹政自己寫過一個俠客,行走江湖的理由僅僅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個性和內心的追求,多大的江湖風波都與自己無關。
金迷“蜀道難”仍然記得,自己讀到一篇有趣的“反武俠”小說:一位武學資質極高的大俠在山中修煉絕世武功,練到天下第一,出山后頭一遭就是遇到一個人,那人拿著火槍,一槍把他崩掉了。新武俠作家楊叛寫的短篇小說《小兵物語》同樣震撼,楊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