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合法飼養、善盡管理,應出臺全國性法律規范養寵 | 快評
在禁養品種方面,各地通常是由當地警方發布禁養目錄,但是這個目錄在各地不統一,有些品種的狗,在一些城市可以養,另一些城市就不能養。再如有些地方規定只能在規定時間遛狗,而有些地方則不限制。在人員流動頻繁的當下,各地規定不一,容易出現糾紛。
責任編輯:陳斌
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規范養寵成為受到關注的議題之一。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建議,探索制定法律效力層級更高的全國性法律法規,既要規范養寵行為,提倡科學養寵,避免矛盾糾紛;也要保護寵物,建設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一建議非常有必要。早在2022年新年特刊中,本報就呼吁應該盡快出臺全國性的法律來規范養犬行為(詳見《會出臺規范養犬的全國性專門法規嗎?丨開年十大猜⑩ 》)。
據上游新聞報道,2023年我國寵物犬貓的數量超過1.2億,其它類型的寵物也在持續增加。劉木華認為,隨著飼養寵物越來越多,寵物傷人、擾民、環境污染等不文明養寵問題也在加劇,還有少數遺棄、虐待寵物的行為,不時引發市民間的沖突,目前亟需建立全國統一的寵物科學飼養規范,協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