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華語劇集?
“窮則思變,那些死老長的肥皂劇肯定早就不行了。以前的長劇集七八十集、五六十集,都是有水劇情的情況,就是刪去十幾二十集,也沒有真正信息量的損失?!?br />
“任何一個劇的破圈或者成功,一定是所有創作元素都對了它才能成,其中某一個環節錯了都不可能破圈?!?br />
“那種純粹為愛付出的人設現在越來越不討巧了,甚至我們不太相信有純粹的愛情和純粹的婚姻了。以前有人對我們付出,可能我們會覺得,哇,好感人。今天的第一反應是,可能嗎,憑啥?”
責任編輯:李慕琰
2024年1月13日,上海,《繁花》帶火了黃河路、進賢路、和平飯店等上海諸多地點,引來眾多游客打卡留影。(視覺中國圖)
許多人用“啞火”和“遇冷”形容過去不久的劇集春節檔,2024年未能復制往年《人世間》《狂飆》這樣的爆款。不過,年初《繁花》制造的“單集最高11個廣告”的招商熱潮,在《南來北往》等春節檔劇目中延續。
有影視自媒體撰文稱,以前頻繁制造全民話題的綜藝真人秀,現在逐漸弱化、走向圈層,而長視頻平臺的業績轉而依靠爆款劇集,“劇集徹底走向了大多數視頻平臺的流量C位”。
根據星聯互動數據,2024年待播劇集中,都市情感類依舊是占比最多的類型,懸疑推理類占比相比往年有較大提升,有媒體稱,2024年或許是懸疑劇最“卷”的一年?,F實題材劇集更加細分,《人世間》《繁花》以來刮起的茅盾文學獎作品改編熱仍在繼續。
一直以來,圍繞劇集創作的一個核心命題是:該如何處理劇集與現實的關系?在一個保守與先鋒并置、現實與理想按比例調和的影像世界,華語劇集到底是藝術化地反映社會現實,還是提供想象性的解決方案?是在現有劇集工業基礎上不斷自我增殖,還是以提供更新、更作者化的審美為目標?
南方周末采訪了多位劇集行業人士,包括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人民的名義》《人世間》等劇集的導演和制片人李路、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主任張慧瑜、編劇袁子彈、劇評人李星文,探討在當下的影視劇市場中,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華語劇集。
“所有爽劇講的還是人生逆襲”
南方周末:整體回顧2023年華語劇集,哪些值得關注?
李路:《狂飆》《繁花》《漫長的季節》,這幾個我全部看了,這些劇集播出的當下性正是生逢其時。包括臺灣地區的劇,《八尺門的辯護人》等非常好,都會給華語劇集增色。
李星文:開年的《狂飆》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現實題材大爆款,我們現實題材的創作數量和比例是不低的,而且越來越高,在全年的劇目里面能占到60%-70%以上。但是真正的爆款,從網絡的播放量和收視率來看,《狂飆》幾乎是一個孤本。
精品短劇集在2023年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漫長的季節》是當代懸疑劇的代表,《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和《繁城之下》是古裝精品短劇集的代表,《歡顏》算是民國精品短劇集的代表。傳統電視劇在和短視頻、微短劇爭奪眼球的過程中是很吃虧的,但是篇幅短一些,再借鑒一些電影的鏡頭語言、敘事結構,既能保有劇集該有的故事容量,又有足夠講究的視聽語言,這樣是可以長期和微短劇、短視頻競爭的。我覺得精品短劇集是整個劇集行業遷徙的方向或者唯一的出路。
袁子彈:《三體》還挺驚喜的,國產科幻劇能拍到這個樣子,算一個小小的里程碑式突破?!堵L的季節》有鮮明的地域特點,非常強的視聽語言的沖擊,包括演員的表演,整體氛圍的塑造,1990年代東北地區的歷史和人物命運交織的回顧,濃縮又很鮮明?!斗被ā芬餐?,確實看到了風格和審美的感染力,證明了國產劇在審美上可以做的還很多,它用遠遠高于常規電視劇的審美格調主導了整個故事的講述。
《狂飆》中,反派高啟強。(資料圖)
南方周末:反腐掃黑劇是近些年比較出好劇的類型賽道,前些年有《人民的名義》《掃黑風暴》等口碑之作,2023年《狂飆》的播放量和討論度皆亮眼,怎么看待這部劇引發的關注熱潮?
尹鴻:掃黑涉及社會公平正義,跟所有人都息息相關。其次,反黑劇多多少少有一定社會批判性,是人們表達對一些現實不滿的宣泄口?!犊耧j》更重要的特色在于,張頌文演的這個人物壓倒了正面角色的風彩,使得“好人變壞”的社會厚度加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