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構建綜合性儲能系統迫在眉睫
制約我國抽水蓄能發展的最核心問題是電價制度不夠完善,缺乏合理的回報機制。此外,制約因素還包括建設周期長,生態環境及地質條件要求嚴格,審批困難等。
要加快車網互動技術研發,不斷提高電動汽車與電網協調運行的可靠性、經濟性,引導車主參與智能化有序充放電,推動電動汽車以市場化方式參與電網儲能服務。
責任編輯:曹海東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受訪者供圖
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因為領跑出口,被譽為外貿“新三樣”。從服裝、家電、家具等為代表的“老三樣”到“新三樣”,是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寫照。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耕耘光伏行業多年,2024年兩會期間,他帶來的7份議案,悉數與新能源行業相關。
新能源占比高了,問題隨之而來——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不穩定,如何建立穩定的新型電網系統?劉漢元建議,要構建一個綜合性儲能系統,以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為主,電動汽車等其他多種儲能形式為輔。并且,要建立電網碳排放因子數據庫,完善綠色電力交易機制,開展監測和精準量化電力消費的碳排放,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他還注意到,近十多年來,我國抽水蓄能發展速度整體較慢,建設速度始終不及預期。根據《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國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將達到62GW以上,到2030年達到120GW左右?!耙ヅ淇稍偕茉窗l展速度,該規劃目標還遠遠不夠?!眲h元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
南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