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東北宜居之都的想象和城市轉型方案
2024年元旦之后,哈爾濱呈現著某種神奇的矛盾:哈爾濱一方面因常住人口跌穿千萬的基線透露著引力不足,一方面又因游客大量涌入顯現出充足的活力。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讓南方沿海大城市的高收入,以及哈爾濱相對較低的物價和房價放置到一個空間。解答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解答了全民關注的基本問題——爆紅后的哈爾濱下一步如何走才能再現輝煌。
責任編輯:戴春晨
57城生活舒適度榜放在眼前,相信不少讀者好奇那座耀眼的城市位居何處。對的,“南方小土豆”最愛的“頂流”,以冰雪下的圣索菲亞教堂、擺盤凍梨和熱情的市民感動全國的哈爾濱。
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榜單數據顯示(詳見文章《57城生活舒適度榜:江浙多出宜居城市,崖廈杭住房壓力超一線》),哈爾濱的生活舒適值排名中游,這是一個不夠突出的位置。然而,2024年元旦以來,發生在哈爾濱林林總總的現象級事件,卻不由讓人有種美好的想象——冰雪里的哈爾濱有潛力成為東北的宜居之都。
游客在伏爾加莊園玩雪圈。(圖/新華社)
就過往的經驗而言,旅客追逐的城市大抵分為兩類,一者擁有獨特的地理的或歷史人文的景觀,譬如敦煌和稻城亞??;二者擁有厚重的城市煙火氣,提供解壓的生活場景,譬如長沙和淄博;或者兩者兼而有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走紅,體現的經驗更是如此。
2024年元旦之后,哈爾濱呈現著某種神奇的矛盾:哈爾濱一方面因常住人口跌穿千萬的基線透露著引力不足,一方面又因游客大量涌入顯現出充足的活力。單單是春節假期,這座城市的游客數量就達到1009.3萬人次,是常住人口的一倍有余;哈爾濱機場旅客吞吐量2080.5萬人次,是常住人口的兩倍有余。
這種矛盾的狀況超越指標模型的解釋力?!?7城生活舒適度榜”的指標模型,測量的基準是常住人口,即長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對種種生活成本的感受。這是符合專業規范也符合常理的設計。就哈爾濱而言,指標測量近1000萬的常住人口,還沒有覆蓋到春節來旅游的另外1000萬人次。倘若換種思路,指標模型做出調整,我們不難發現為什么游客們愛哈爾濱。
我們暫且撇開市民的熱情、好玩的項目以及美食,單從數據看——以廣州、深圳、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基準線,那么哈爾濱物價壓力和住房壓力低到令人咋舌。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元旦到春節兩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