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娛霸總翻紅,偶像劇早已不是演員的“久留之地”
演藝圈競爭激烈,僅依靠外表和短期的人氣并不能保證長期的藝術生命力,演員要想保持競爭力和影響力,必須通過轉型來豐富表演經歷、拓寬戲路。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 圖)
昔日臺灣偶像劇男神阮經天通過電影《周處除三害》實現演藝事業的翻紅。
他在影片中成功塑造了一個復雜且有深度的角色,與他早期偶像劇的形象截然不同,《周處除三害》不僅讓觀眾看到阮經天演技上的突破,也說明成名于偶像劇的演員,只有敢于走出舒適區、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在更具藝術性和考驗演技的作品中取得成功,并贏得觀眾和專業領域的認可。
偶像劇雖然是“造星工廠”,但為何它不是演員的“久留之地”?偶像演員要成功轉型,需要直面哪些挑戰?
“造星工廠”
很多人熟悉阮經天,是經由《綠光森林》《命中注定我愛你》與《敗犬女王》等偶像劇。在新世紀初臺灣偶像劇的鼎盛時期,臺灣偶像劇是名副其實的“造星工廠”,捧出不少紅極一時的偶像派演員,比如言承旭、周渝民、明道、鄭元暢、陳喬恩等等。
不僅僅是臺灣偶像劇,大陸很多頂流明星也是經由偶像?。òìF偶與古偶)成為頂流,比如楊冪、劉詩詩、迪麗熱巴、楊紫、肖戰、王一博、吳磊,等等。
韓國偶像劇同樣是“造星工廠”,玄彬、金秀賢、李敏鎬、宋仲基、樸寶劍、宋慧喬、全智賢、金泰熙等一線韓流巨星,也都出演過爆款偶像劇。
偶像劇之所以成為“造星工廠”,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