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就是上下樓”:珠海產業空間革新試驗

編者按:

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每座城市都有著鮮明特色,共同織就了區域發展的多元圖景。為了探尋灣區城市的發展奧秘,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推出《灣區動力學》專欄,深入珠海、佛山、廣州、深圳等地,深度調研、剖析它們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策略與創新實踐。

首站,我們走進珠海,在這座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城市,我們不僅關注經濟數據,更致力于探究數據背后所蘊含的產業生態構建之智與空間布局之理。
珠海的5.0產業新空間,正成為工業經濟的重要載體。這種以產業鏈條式導入和空間差異化布局為策略,以全方位服務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正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發自:珠海

責任編輯:戴春晨

珠海某電子電路板生產工廠,工人正在作業。 (視覺中國/圖)

珠海市金灣區的華發產業園內,一座座酒店式員工公寓矗立,寬敞的陽臺成了觀賞海景絕佳之地。

樓下的籃球場與海岸線緊密相連。偶爾,幾名工人在場上揮灑汗水,籃球與地面的撞擊聲伴隨著海浪的節奏,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這座海濱城市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象征。2023年,珠海市GDP達到4233.2億元人民幣,工業經濟成為推動增長的主要力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七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80.5%,新增上市企業5家。這是承前啟后的好成績。

珠海市政府明確提出,到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這一目標的設定,體現了珠海向著工業強市邁進的堅定決心,而產業空間的重構正是推動產業升級、塑造發展新格局的關鍵一環。

南方周末研究院通過調研觀察到,珠海的5.0產業新空間,正成為工業經濟的重要載體。經過5.0產業新空間建設,珠海大幅降低了企業的土地成本,還成功吸引一系列高質量的產業項目。這種以產業鏈條式導入和空間差異化布局為策略,以全方位服務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正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第三股潮流”

成本邏輯是微觀主體生產經營的基礎,是經濟活動繞不開的關鍵。土地是其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降低土地成本自然是降成本的關鍵。

過去,在中國不少沿海大城市中,因發展成本尤其是土地成本抬升,產業轉移發展出向外和向內態勢,即部分產業轉移向海外國家及中國內陸地區。但該做法也存在隱患,利物浦、曼徹斯特等多座知名城市,在工業外遷后出現空心化的局面,嚴重制約城市發展。為避免企業和產業外流,謀求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國內不少大城市提出工業“回城”戰略。

如今在新型產業空間的支持下,衍生出了“向上”發展的新趨勢。在外遷、內遷兩股潮流基礎上,第三股潮流開始出現。

珠海的5.0產業新空間,正是“第三股潮流”的典型。

按官方定義,珠海5.0產業新空間是以不同方式,滿足企業現代化生產和員工高品質生活的需求。這些方式包括通過集中布局建設,模塊化或定制化生產廠房、生活商業配套設施和提供生產性配套服務。其建設標準包括五大要點:低租金、高標準、規?;?、配套全和運營優。

一方面,政策規定珠海5.0產業新空間園區,原則上,東部片區(即珠海大橋以東)租金平均不超過20元/月·平方米,西部片區平均不超過15元/月·平方米,極大減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