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進步,公益如何助力女性發展?

兩會期間不少與女性相關的提案頻上熱搜,女性發展關乎生育,更關乎自身及國家全面發展。不同調研均顯示出中國女性在不同方面、不同區域的性別差距。中國民間公益組織不斷探索,回應女性需求,對縮小性別差距起了一定補充作用,但機構數量、項目多元化及差異化仍有待突破。

責任編輯:史諒

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后,女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合影留念

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后,女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合影留念(圖片來源:新華社)

2024年3月10日、11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陸續閉幕。為期一周的全國兩會,其間適逢第114個“三八”國際婦女節,不少與女性相關的政策提案頻上熱搜。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據公開渠道信息初步統計,兩會期間與女性相關的提案近30項。其中約四成與生育相關,如保障大齡女性、單身女性生育權,取消結婚生育限制,延長“育產假”,推動生育女職工彈性工作機制等。另有四成與女性健康與生存相關,含加強女性心理健康,推動HPV疫苗接種,防范家庭暴力等。其余則多集中在女性就業平等,促進女性自主創業等經濟參與領域。

2024年聯合國發布今年婦女節主題為“投資于婦女:加速進步”。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節日當天發表致辭表示,“按照目前的速度,男女法律平等尚需約三百年才能實現”,同時提出需進一步推動婦女在經濟、數字技術、建設和平和氣候行動等各領域的參與和領導,呼吁共同采取緊急行動,實現婦女平等權利。

婦女平等之路,中國行至何處?

1995年,中國正式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并寫入200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賦予其法律地位。2012年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進入黨的施政綱領。然而,實現婦女平等,縮小性別差距,不只是中國需面對的挑戰,也是全球大多數國家的難題。

如古特雷斯致辭時所言:“實現婦女平等權利是通往公平、和平、繁榮社會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這對我們大家都有好處?!钡绾卧u價婦女權利是否平等?2006年始,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布《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從經濟參與、教育、健康、政治參與等四個維度衡量全球各國男女平等情況,排名越靠后,證明性別差距越大。2023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性別平等狀況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進步速度已經放緩。其中中國在進入統計范圍內的全球146個國家中性別平等排名位居第107位,較2022年下降5位。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進一步分析,并對比亞洲其他國家,發現中國女性在經濟參與和機會方面表現良好,全球排名第45,遙遙領先印度、日本、韓國等同區域其他國家。拉開中國與其他國家,包括亞洲其他國家性別平等距離的,在女性教育程度、健康和生存兩個方面較為明顯。

2023年部分亞洲國家性別平等各維度排名對比

除了世界經濟論壇對全球性別平等的持續監測,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從1990年始,每隔10年進行一次全國規模的婦女地位調查并發布報告,調查維度除全球監測的四大維度,還包括社會保障、生活方式、性別觀念等其他領域。

2021年,課題組發布了《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報告》,其中經濟和政治參與,基本與全球報告對應。數據顯示全國近七成18-64歲女性處于在業狀態,政治參與亦有所增長,尤其是年輕女性積極性增強。在教育程度上,近10年男女差距雖逐步縮小,但全國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9.41年。同時地區差異進一步制約女性教育發展,西部農村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僅7.44年,處于九年義務教育之下。在健康方面,報告顯示,中國女性存在較大農村與城鎮水平差距,且農村婦女身心健康問題亟須得到關注。

行動,推動婦女發展的民間探索

婦女的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推動。隨著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確定,婦女權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等配套法律不斷完善,同時來自民間的探索也逐漸形成一股重要的補充力量。

1988年10月,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家專業性的民間婦女慈善組織。中心由一群熱心婦女事業的知識女性自愿發起,重點關注城鄉女性心理健康。同年12月,由全國婦聯發起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成立,這也是目前國內影響力較大的助力女性發展的慈善公益組織。

隨著政府管理職能改革的推進,社會組織進一步發展。民間陸續涌現出如陜西省婦女理論婚姻家庭研究會、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等各類關注女性的社會團體和民間機構。2013 年3月,廣東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成立,這是全國首家致力于農村婦女發展的非公募基金會?;饡善髽I人員、律師、學者等各界熱心人士聯合發起,顯示了民間婦女組織社會資源動員能力的戰略性提升。

除了成立公益機構,以女性救助為服務內容的公益項目也逐漸引起較大社會反響。在南方周末發起的2023中國公益項目品牌榜中,以女性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品牌項目占比約11%。在服務內容上,這類項目大多較好回應了中國女性在教育方面的挑戰。如“春蕾計劃”聚焦貧困家庭女童教育,1989年發起,三十多年來服務對象中的“女童”已逐步擴展到學齡前女童及小學、中學、大學階段的女學生?!扒榕贁得褡迮ⅰ眲t重點關注少數民族地區大齡女童教育,截至2022年底,項目覆蓋貴州、寧夏、青海等十二個多民族地區。

同時,不少項目也較精準地回應了中國女性的健康和生存需求,尤其針對偏遠區域、經濟困難女性,如“母親水窖” 幫助飲水困難地區婦女及家庭解決飲用水困難問題,自2001年發起,二十多年來逐步延展到水生態、綠色農業等領域。而隨著“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提出,近幾年發起的“大地新芽母嬰健康關愛行動”“晶心關愛母嬰室”等項目也從民間角度為孕媽媽,特別是鄉村困難孕婦提供更多關愛和支持。

2023中國公益項目品牌榜-部分女性相關項目

前行,如何加速進步?

性別平等,路阻且長,民間公益如何加速女性發展?

從機構層面,基金會中心網數據顯示,2023年12月31日前成立,目前仍在正常運作的基金會中,以服務女性發展為宗旨和業務范圍的占比1%不到。南方周末發起的2023中國公益基金會品牌榜,這一數量占比也僅2%,顯現出關注女性類的基金會存在總體數量不多、社會影響力有限等問題。

從項目發起主體和數量上看,2023中國公益項目品牌榜中,以服務女性為主要對象的品牌項目發起主體呈現一定多元性,既有以女性發展為宗旨的基金會,也有根據機構使命,設計女性相關項目的機構,如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同時也包括部分企業背景的基金會,如廣東省唯品會慈善基金會、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但社會力量的多元參與有待進一步突破,且以女性為主要服務對象、聚焦女性發展類項目的數量整體占比較低。

從服務內容精細度上,公益機構和項目對女性健康、教育、經濟等各維度發展均有一定回應,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弱勢女性的需求未得到充分關注。如教育方面對流動女童、殘疾女童、重病女童關注不多。身心健康方面,針對女性不同階段,如青春期、孕產期、更年期、老年期細分服務較少。突發事件中對女性權益的保護,尤其是孕期、哺乳期婦女及困難婦女群體的特殊需求回應不足。

婦女發展離不開各方努力,修訂后于2023年1月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亦呼吁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慈善機構和公益人士等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更強調“通過依法捐贈、資助或者提供志愿服務等方式”,“滿足婦女多樣化、差異化的需求”。

畢竟只有看到女性多樣化、差異化的需求,共同采取行動,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性別平等的加速進步。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