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創新驅動戰略如何落地?

“廣東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創新的優勢,關鍵是構建了覆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br />
科研人員做產業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包括,未能洞察真正的市場需求、重視發文章而輕視產業化落地、成果未能與產業對接等。

“公司的研發立項是基于客戶和市場需求,來確定做不做、做什么?!?/blockquote>

發自:深圳

責任編輯:顧策

過去講創新,是模仿、跟進、趕上然后趕超。但我在2005年得出的結論是,要拒絕模仿,要自主創新。深圳研一新材料公司創始人岳敏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他今年50歲,曾任北交所第一股貝特瑞(835185)總經理,貝特瑞是一家生產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的公司。2019年離職后,他在深圳創辦一家聚焦鋰電功能材料領域的企業——深圳研一。

創業至今,岳敏越來越肯定,創新能力決定企業生死和未來,尤其是民營企業,沒有資源,沒有退路”。

他的想法與政府不謀而合。廣東省政府已經連續兩年在開年第一天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2024年大會的關鍵詞就是“創新”。

我們要率先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率先進入創新型經濟體前列,還有較大差距和不足,也意味著有較大的潛力和空間。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大會上動員全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但“創新”的主體仍是企業。政府和企業,如何從不同的方向,推動創新的實現?

廣東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期工程(第一批)。視覺中國 圖

“腦子里就不能有條條框框”

岳敏的公司位于深圳龍華區觀瀾銀星科技園。該園區運營20多年,聚集了超過400家來自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等產業的企業,逐漸形成了產業創新集群。

見面時,岳敏身著西裝,卻配了雙運動鞋。他除了跑步鍛煉,基本沒有其他愛好,“現在很多人打摜蛋,我不玩”。

岳敏是四川人,1993年入職洛陽市冠奇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從化驗室主任一路做到總工程師。他在2002年南下深圳,帶著自主創新和在國內開創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的想法到貝特瑞。當時,日本企業在負極材料領域仍占絕對主導地位,掌握技術和市場。2011年底,貝特瑞的負極材料出貨量已超過日本企業成為世界第一。

2017年,中國的鋰電池行業已能做到全球領先水平。當年,寧德時代(300750.sz)的動力電池出貨量超過松下,首次達到全球第一。岳敏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