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基永讀《梁鼎芬詩詞箋?!?| 我心凄苦 此意誰傳
梁鼎芬詩在光緒中葉已經出現印本,到辛亥之后,他的文字留存明顯較少,據說臨終前他吩咐兒子將自己所存稿燒毀了不少,說“我心凄苦”,不想將文字留存于世。
責任編輯:劉小磊
晚清名臣梁鼎芬(1859-1920)。資料圖
三年之前,困居海濱,苦無書可讀,抽屜中翻出二十年前在臺北冷攤所得《嶺南近代四家詩》,日讀梁鼎芬為功課,友人黃君見憐,舉贈吳天任所著《梁鼎芬年譜》,于是這兩書成了案頭常侶。讀了半年,思鄉思書心切,隔離半月回粵,拜訪沚齋陳永正丈,他正好在埋頭箋注梁鼎芬,于是我們談了一下午的梁詩梁詞,也將我所知見的梁氏書畫遺稿等略為鋪陳一番。疫情結束,我重訪沚齋,他已經將書稿交出版社,還在不停地補充新發現的資料,甚至在書稿已經送終審時,仍然追加文字。編輯知道老人家做事的認真,還很寬容地一再改動已經排好的版面,讓這部書盡量減少遺憾。
晚近幾年,梁鼎芬被重新評價和發掘,有關他的史料陸續浮現,他是番禺人,人稱節庵先生,生于詩禮之家,外祖父是近代大詩人張維屏,舅舅張鼎華也是翰林出身。節庵二十一歲就中進士,入翰林,仕途卻很坎坷,因為彈劾李鴻章被罷官,后來跟隨張之洞在廣州創辦廣雅書院,辛亥革命之后做了溥儀的師傅,以遺老終。在近代史上,他的名氣不小,不過在文化界,他最為人所熟知的,則是其詩詞。近人陳三立、葉恭綽等,對節庵詩推崇之至,錢仲聯丈則稱譽為“清詩中清秀者,極佳”。節庵詩的特點,前人已有定評,我不再抄書,以個人的讀后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