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狐嶺到大沽口,曠野中的輪回

承德、大沽口、野狐嶺,一座城市、兩處要塞,形成一個近似等腰三角形,而北京恰好處在底邊的中點上。這幾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地方在時空的曠野中,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責任編輯:楊嘉敏

1860年9月22日清晨,北京城外兵荒馬亂,圓明園內倉皇逃出一支隊伍,其中有位身份特殊的人,他就是后來被稱為“苦命天子”的咸豐帝。

就在幾天前,英法聯軍攻破天津大沽炮臺,沿北運河一路殺向北京,又于京郊的八里橋擊潰前來阻擊的清軍。前方再無遮攔,京城岌岌可危。咸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北狩”承德,他是清朝入關后第一位出逃京城的皇帝。

因緣際會,2023年秋冬時節,我有機會先后走訪了承德、大沽口、野狐嶺?;貋碚碣Y料時突發奇想,在地圖上把三個地方用直線連接起來,一座城市、兩處要塞,形成一個近似等腰三角形,而北京恰好處在底邊的中點上。當我繼續梳理歷史脈絡,發現這幾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地方在時空的曠野中,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武烈河在承德穿城而過。  攝影 張佳

武烈河在承德穿城而過。  攝影 張佳

天子北狩

我在仲秋時節乘動車從北京前往承德,一個小時的車程,出發時尚有夏季余熱,下車后卻已秋風蕭瑟,涼意頗濃,塞外氣息撲面而來。出租車司機如數家珍地介紹承德的風土人情,言語間頗多自豪,提及木蘭圍場,他卻意興闌珊,“壩上樹葉都落了,天冷,路也不好,這個時候沒啥好看的”。

承德以避暑山莊聞名,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離不開燕山。這座橫亙在農耕文化與游牧文明之間的山脈,在承德繞出一個巨大的“U”形,就像一座巨型大圈椅,背靠莽莽蒼蒼的群山,兩側山體猶如扶手,將城市圍在中間,武烈河在正前方穿城而過,避暑山莊就坐落在“大圈椅”的靠背處,坐北朝南,向陽而立。

兩側“扶手”上還分布著外八廟,共同構成承德避暑山莊建筑群。咸豐的祖上之所以建造這么一個去處,除了名義上的“避暑”,更意在懷柔遠人,沒想到成為后代的避難所。

咸豐去世時才31歲,逃往承德是在他生命倒數第二個年頭,這里也成了他人生最后一站。那么,在山莊的日子里,這位年輕的皇帝會是怎樣一種心境?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記錄著祖先們的豐功偉業,可到了自己這里竟至一塌糊涂。他雖資質平平,但早年也曾意氣風發,苦修儒家經典,恪守“祖宗成法”,為平定叛亂,不惜掏空皇家的小金庫(內帑),希望通過勵精圖治實現中興,奈何王朝的頹勢已不可避免,終其一朝,內憂外患不斷,江南的刀兵、海上的硝煙、洋人的蠻橫、臣子們的陽奉陰違……他在現實中屢屢受挫,終于心灰意冷,躲在這片山水之間縱情聲色,直至去世。

在普陀宗乘之廟御座樓眺望承德。  攝影 張佳

在普陀宗乘之廟御座樓眺望承德。  攝影 張佳

換個視角來看,在歷史圖譜中,承德還有另一層意義。中國的封建王朝,大凡入主中原后都熱衷于修長城,以抵御草原游牧民族的襲擾劫掠。但滿清是個例外,他們以弓馬騎射起家,早期就屢屢撞開長城進入關內,并最終奪取天下,因此當然知道,這道墻根本擋不住來自北方的威脅,不過是圖個心理安慰罷了。

我曾去過金山嶺長城,它因由戚繼光主持修建而著名,號稱明長城中“構筑最復雜、樓臺最密集”的一段。完備的城防加上驍勇善戰的戚家軍,讓蒙古騎兵不敢再輕易犯邊,“在鎮十六年,邊備修飭,薊門宴然。繼之者踵其成法,數十年得無事”。對戚將軍來說,修長城實屬無奈之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