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強 | 愛因斯坦的“科學法庭筆錄”

“愛丁頓用日食觀測驗證了廣義相對論”只是這段歷史的一個極其簡化且有誤導性的版本,《愛因斯坦陪審團》則完整地還原了這段歷史,這是本書的重要價值所在。書中介紹的天文學家不僅人數眾多,而且觀點迥異,展示了一個關系錯綜復雜的科學共同體。

責任編輯:劉小磊

加拿大科學史家杰弗里·克雷林斯騰。

在有關愛因斯坦和相對論的科學史敘事中,1919年是有特別意義的年份:這一年,英國天文學家阿瑟·愛丁頓(Arthur Eddington)率領的遠征隊在西非普林西比島成功進行了日食觀測,驗證了廣義相對論關于恒星的光線在太陽的引力場中會發生偏折的預言。從此,愛因斯坦和他的廣義相對論“一舉成名天下知”。

廣義相對論徹底改變了自牛頓以來人類在三百多年間理解宇宙的方式,賦予空間、時間這些我們熟悉的概念以完全不同的內涵。但當我們面對這樣一場思想革命時,除了驚嘆愛因斯坦的創造性和洞察力,是否曾感到疑惑,為何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經過開普勒、伽利略等人的不懈推動和傳播才最終得到認可,而愛因斯坦的理論更加艱深難懂,也超出了我們日常的經驗范圍,怎么靠愛丁頓領導的一次觀測就被完全接受了呢?

事實上,情況與我們經常在課本或者科普讀物中讀到的內容截然相反。在1919年的日食觀測前后的那段時間里,科學界對愛因斯坦和廣義相對論給予了高度關注,其中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不絕于耳,甚至在一段時期內成為主流。廣義相對論有三項重要的預言,實際上全都是天文學預言:水星近日點進動新值、引力紅移和光線在引力場中的偏折。因此,不管是想證實還是證偽廣義相對論,都離不開天文學家的工作。

《愛因斯坦陪審團:檢驗相對論的競賽》(潘濤譯,湖南科技出版社,2023)書影。原著系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

這些天文學家正是加拿大科學史學家杰弗里·克雷林斯騰(Jeffrey Crelinsten)的作品《愛因斯坦陪審團:檢驗相對論的競賽》(Einstein’s Jury:The Race to Test Relativity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