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青年的蛻變:出發,做學者,更要做行者

“在新加坡的所見所學,幫助我明確了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的方向。我將結合專業所學,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月底,華東師范大學2020級楊世豪和其他同學一起來到了新加坡進行五天四夜的海外游學交流,由此發出了這一感慨。他笑著說,這趟旅程雖累,但收獲頗豐。

在2023年度中國平安“勵志計劃”中,楊同學所在的華東師范大學隊伍與來自華南師范大學、湖南大學的兩支隊伍在勵志計劃總決賽上脫穎而出,獲得了“最佳調研報告”獎。除了獲得“最佳調研報告”獎的三支隊伍外,來自復旦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的三支隊伍分別拿下醫療養老、金融保險和低碳環保專題的“優秀調研報告”獎;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三支參賽隊伍的作品則被評為“創新調研報告”。

在勵志計劃的支持下,以上獲獎隊伍的青年學子們共同組成了勵志研學團,前往新加坡開展海外研學活動。在五天四夜的行程里,他們分別拜訪了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三所亞洲頂尖高校,深入了解當地的學術環境和校園文化,拜訪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中國駐新加坡使館等政府企業機構,與新加坡優秀企業高管交流。這次勵志研學團的出訪,為勵志青年們打開了與海外青年交流和互動的國際窗口,不僅為很多青年學子提供了疫情后的首次出國機會,更讓新一代青年展現了為建設祖國的精神傳承和熱血風采。

勵志計劃研學營成員在新加坡

出發,做學者,更要做行者

今年,是中國平安“勵志計劃”的20周年。在這20周年之際,勵志計劃已全新升級,圍繞“出發吧!勵志青年”為主題,積極號召大學生增加社會調研,走出象牙塔,用腳步丈量田野鄉間的每一寸土地,從書齋深入到田野,去真誠地感受社會的脈搏,展現出“做學者,更要做行者”的新一代青年勵志形象。

當今時代,缺的不是“學者”,而是知行合一的“行者”。學者,通常是在書齋里學習、積累知識,從書本里掌握真理;而行者,則把所知之知付諸于實踐,把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去解決問題、改變現實,使知識的價值在田野大地上開花結果。

“正是這股求知的引力,指向了我們生活表象下的另一個世界?!痹趧钪居媱潯拔㈦娪啊崩?,參與田野調研的青年們出于對真實世界中的知識渴求,從“象牙塔”走出,把論文譜寫在廣袤天地的田間地頭上。從立志做一個學者,到更期望通過社會的歷練成為一個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行者”。

這個勵志計劃“微電影”,是改編自華南師范大學隊伍(含王秋樺、林婷婷、肖煜聰和宏思怡等隊員)的田野調研故事。在勵志計劃總決賽上,王同學自信地分享了他們的調研方案“保險業如何為海洋經濟編制一張“安全網”——基于湛江5縣市區18村水產養殖保險的田野調查”。他的方案得到了評委團的一致認可,并獲得了金融保險賽道上的第一名。

家鄉都在廣東湛江的他們,基于地域特色,提出水產養殖業這個調研方向,選取了湛江市管轄的廉江、吳川、麻章、坡頭和徐聞5個縣級區域進行實地調研,實地走訪18個自然村、65位水產養殖戶。同時為提高樣本質量,他們不僅實地觀察湛江市水產養殖業的現狀與問題,更在每位訪談對象上都至少花費30分鐘進行訪談,聚焦于日常生活的細節、從細節的聯系中發現問題。

華南師范大學隊伍在湛江對養殖戶進行采訪

正所謂“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睆奈⒂^到宏觀,這支學生團隊還對當地財政局、行業協會及保險公司相關人員進行了訪談與咨詢,并借鑒、參考了湛江市農業農村局、湛江市統計年鑒等材料,綜合考慮水產養殖戶、保險公司與政府的需求與能力,對當地水產養殖保險的發展提出具有現實針對性的建議方案。在分享時,華南師范大學隊伍的王同學說道:“雖然調研很累,但堅持到底很有收獲?!?/p>

堅持不懈地深入一線、進行大量、長時間的田野調研訪談的,并不止有這一支參賽隊伍。在醫療養老賽道上深耕的湖南大學隊伍,經過訪談具有普遍代表性的30余名老人,最終形成了2萬多字的訪談材料,體現了新一代青年腳踏實地做學問的求知精神。

他們分享道:“通過訪談,更加切身感受到老人的護理需求,醫護人員實際養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醫養結合機構運營、職能部門協同的痛點難點?!?/p>

湖南大學隊伍在長沙探訪相關機構

在總決賽上,由郭鈺文、劉鑫爽、張譯文和何佳倬同學組成的這支湖南大學隊伍,自信地展示了從實踐中結出的成果——“長沙縣果園鎮智慧醫養全流程服務體系調研報告”,深入分析了“智慧醫養”碎片化執行困境與效能提升途徑,彌補了多方主體共同提升智慧醫養服務效能的案例空白,對我國社會的醫養難題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參考意義,獲得了勵志計劃專家的一致認可,成就了本次總決賽醫療養老賽道上的“最佳調研報告”。

從田野出發,許許多多青年學子的學識和膽識,在社會調研的過程中逐漸開花結果,在經歷挫折和重重挑戰后,堅持不懈地探索解決之道、創新之道,凝結出不一樣的青春風采,編織出一個個擁有閃耀變革力量的蛻變故事。

出發,每一次“走出去”,都是一次成長蛻變

田野調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出成果更難。毛澤東同志曾說:“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p>

在勵志計劃的支持下,參賽隊伍的青年學子們把“田野”作為主陣地,不僅在調查中“進得去”,深入基層一線、鄉野角落里,與老百姓面對面交流、傾聽真實的個體聲音,咨詢不同專家、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意見;而且在調查中“出得來”,在實踐過程中結合微觀調查和宏觀研究,從認識社會、發現問題,到歸納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提出結合前沿學科學術又具創新變革意義的解決方案,讓學術之花在田野上綻放。

“有一個同學對我說,他曾經一直迷茫,不知道所學的東西是真的有用嗎?他說,我走到小院,走入田間地頭和科學家們深入交流后,他們告訴我,有用?!眮碜员本煼洞髮W隊伍的胡文媛同學,在勵志計劃的比賽場上如此分享道。

從田野調查到比賽競技,從調研產出到海外交流,參與本年度勵志計劃的青年學子們,不僅在田野上“進得去”更是在學術上“出得來”。今年2月底,他們帶著半年多來的調研經歷,以及經過比賽評審的獲勝方案,來到了新加坡的頂級高校和政府企業代表進行研學交流。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邱博然同學,在南洋理工大學分享團隊在本次勵志計劃獲得“最佳調研報告”的作品

“我們做調研的目的不僅僅是發現問題,更希望去把問題給真正落實解決掉?!痹谀涎罄砉ご髮W的交流中,來自華東師范大學隊伍的邱博然同學,就分享了自己大學四年的實踐成果。在本次勵志計劃中,邱同學所在的隊伍展示了“美麗中國在行動——全過程調研助力固廢減降碳協同增效”的田野調研報告,獲得了低碳環保賽道上的“最佳調研報告”。

從解決垃圾分類的問題開始,這支華東師范大學的學生隊伍深入走訪了132個社區和學校,并調研參訪末端企業47家,收集有效問卷1463份;同時,他們通過借鑒學習上海28家示范小區,聚焦覆蓋上海80%有機固廢處置的16個基站,真正落到細微之處調研城市生活垃圾處置的現狀,并通過反復驗證和探索,為垃圾處置痛點提供“對癥下藥”的解決方案。

華東師范大學隊伍觀察社區垃圾分類狀況

“用心聽、用心看,然后走進去,再回來用心思考?!边@次調研,參賽隊伍的同學們下足了苦功夫。用心,是他們在總結田野實踐中提得最多的關鍵詞之一。他們認為,以前做學術研究時,一般就是在實驗室里,配置一臺電腦和設備進行批次實驗;如今做田野調研,相當于把實驗室搬到了社會里,觀察不同社區是如何扔垃圾,又去到工廠里實驗解決方案的實效性,讓學術實踐更具有現實意義。

半年多來,參與勵志計劃的青年學子,從校園走進田野,不僅從社會實踐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更在平安的支持下,又從田野走出,來到海外名校,通過現場交流和經驗分享,開闊了國際視野,與當地師生結下了珍貴的友誼。

勵志計劃研學營成員在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的博士后鐘文彬,就為勵志計劃研學團的同學們講述了自己作為“孤勇者”的求學之路,分享其人生跨越式的奮斗經歷。他鼓勵大家要多“走出去”,從農村到城市、再到出國留學,每一次的艱難挑戰,都是為自己爭取到了一次成長蛻變的寶貴經驗。

除了與新加坡高校師生進行交流對話外,2月28日上午,中國駐新加坡使館負責教育事務的公使銜參贊韓駿還會見了勵志計劃研學團的青年學子們。他向學員詳細介紹了新加坡的國情、國民教育制度、大學教育等情況,而學員們也分享了自己在新加坡的所見所聞。

“來到新加坡,最先在腦海中出現的詞是干凈,機場、街道都十分整潔,這也讓我意識到了國內在這些方面仍有進步發展的空間”,華東師范大學的楊世豪同學分享道,“新加坡有很多環保政策和管理方式都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p>

出發,勵志青年,向著理想世界出發

經歷了田野調查和海外學習的歷練,這些勵志青年將在未來路上走得更長遠、更從容。他們不滿足于做書齋里的學者,對深入田野、行走大地投注了很多時間和經歷,懂得了唯有圍繞社會角落里的各個鮮活實例去做理論、去思考,才能產出有意義的研究。

“每一個人要成就自己的大事,首先要有遠大的理想。走進田間地頭,廣泛地和群眾接觸,腳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對老百姓就有多少的感情。需要有這么一個機會,進一步加深對社會的理解、增進對老百姓的感情,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睂τ诮衲陝钪居媱澤墳榇髮W生社會調研公益項目,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黨委書記、理事長郭美薦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在“勵志計劃”的支持下,新一代青年學子向著更廣闊的世界出發,并經歷著蛻變和成長。如今二十歲的“勵志計劃”,也正值青春之歲,亦向著更高、更遠、更理想的目標出發,與一代代青年學子共同成長、共同閃耀青春變革的力量。

勵志計劃總決賽現場 (從左到右分別為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盛瑞生、決賽獲獎選手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理事長郭美薦)

2003年8月,中國平安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于首次啟動了“勵志計劃”,作為一項面向高校青年學子的長期教育公益項目,旨在鼓勵全國高校學生勵志報國、發奮圖強,探索有利于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創新科研。勵志計劃每年都以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話題作為比賽主題,激勵青年用實際方案和行動,為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截止2023年,已累計獎勵超6000名優秀學生,發放獎金2100余萬元。

這二十年間,“勵志計劃” 不斷升級賽制,一直在努力拉近學術科研和社會創新的距離,以幫助更多青年更加主動、自信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自2019年起,比賽形式從論文評審升級為案例方案匯報,讓學生和評委得以深度參與到活動體驗中;2023年再次出發、升級煥新,通過全力支持青年學子深入田野一線展開社會調研,鼓勵在實踐中產出創新學術科研,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參與,讓改變世界的青年力量更具有現實意義。

未來,中國平安將繼續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堅持開展“勵志計劃”,以公益活動為契機、發揮平臺作用,為他們提供跨學校、跨知識、跨國界的交流機會,鼓勵更多優秀學子關心社會進步、參與美好的創造,為國家發展聚集更多的年輕力量。中國平安勵志計劃的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道,“我們希望通過勵志計劃這樣的平臺,給予更多年輕人走出去交流的機會,通過自己的雙眼和雙手,來發現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理想的世界投上自己的一票?!?/p>

2023年度的勵志計劃暫告段落,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平安支持下的勵志青年們,在人生逐夢和為國家貢獻力量的廣闊路上,才剛剛揚帆起航。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