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鵬飛: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關系到供給體系的重大變革
過去,為快速解決住房短缺的問題,改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福利住房制度在多方博弈和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外延、外生、高速、開發和投機為特征的住房發展模式?,F在可能正在轉向一種雙軌模式,即市場負責市場部分,保障則交由政府負責。
責任編輯:戴春晨
3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前2個月全國房地產市場基本情況。數據顯示,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了9%,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了0.6個百分點。會上相關發言人表示,房地產市場目前仍然處于調整轉型中。
不久前,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要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風險。同時,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也出現在其中。
回顧過去一段時間,房地產市場的變動不可謂不大,不少重點城市陸續限購“松綁”,房地產市場何時能回暖眾說紛紜。房地產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總能挑動大家的神經。而居住成本,也極大的影響了城市宜居性,年輕人用腳投票進行選擇。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在不久前發布“57城生活舒適度榜 2023”,房價是重要指標。
近日,南方周末專訪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就城市競爭力和房價的熱點話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他認為,城市房價應保持合理的區間內,過高的房價不利于城市競爭力的上升。大城市居高的房價,讓不少人將目光投至小城市,這也助推了網紅城市的出圈和流落時代的來臨。同時他指出,房地產市場扭曲并非僅因保障房缺乏,還涉及金融、財稅、土地等內部原因。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關系到供給體系的重大變革,通過保障與市場雙軌融合等方式,終將改變以往外延、外生、高速、開發和投機為特征的住房發展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長城學者,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中心主任倪鵬飛。(倪鵬飛 / 供圖)
城市房價長期過高的話,這個城市就沒有未來
南方周末:在您之前的研究成果中曾提到,房價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這怎么理解?
倪鵬飛:這個意思是說城市房價與城市競爭力不完全是同升同降的關系。既可能是正相關也可能是負相關關系,關鍵是房價是否處在合理區間。從哲學講凡事都要避免過猶不及。從經濟學上講,許多經濟變量都有一個合理區間的問題。對于房價也是,過高(也包括過低)的房價不利于城市競爭力上升和經濟發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房價作為一個重要的收益和成本變量,對城市發展和競爭力有多重效應,而且在不同房價水平上,這些效應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我們目前的研究中,我們至少發現了三個主要的效應。
第一是倒逼效應:一定區間的房價增長會倒逼企業進行創新活動,提高生產率,但若房價上漲過高、過快,轉型升級的收益及增長難以覆蓋房價成本及增長,將導致倒逼效應失效,企業可能選擇“躺平”。
第二個是篩選效應:合理的房價及變化導致實體產業在城市間轉移,低收益產業向城市外轉移,高收益產業向城市內聚集,促進產業升級。但若房價增長過高,則導致高低端產業都向外轉移,篩選效應失效。
第三個是擠出效應:作為收益變量,房價高低影響資源要素在房地產及其它產業間的轉移,房價過高導致資源錯配,使得企業從本行業擠出,將資本要素轉投至房地產行業。例如科技創新企業,轉為房地產企業,這是完全的負向效應。
南方周末:對比北京、上海,廣州房價收入比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是否可以理解為廣州的城市競爭力在下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