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房公寓成危樓欲重建,為何這么難?

中國的城市居民買房,所獲私有財產的范圍很有限,基本只限于房屋之內。房屋之外從走廊到電梯,再到樓房墻體,小區綠地,都屬于共有財產??此迫巳擞蟹?,行使權利時又受到諸多掣肘,保障利益的成本極高。社區公共區域的財產價值,又占居民房價值的很大比重——某種程度上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恰恰這部分的財產價值,貶損毀滅得最快,居民很難做出補救。經濟學上的“公地悲劇”,在社區共有財產這件事情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責任編輯:陳斌

最近有媒體報道,廣州市花都區一棟50年樓齡的住宅危樓,居民自籌800萬元,將在原址重建一棟新的電梯樓。這件事情能成為新聞,主要基于兩點,一是危樓原址重建在中國并不多見,居民自籌款項更是極少;二是整件事情從動議到施工,前后僅花了半年時間。這么短的時間,一般小區收齊物業費都很困難,原址建樓這么大事,竟能如此順利?

仔細閱讀新聞,發現真相隱藏在細節里。這棟五層危樓只有二十多戶人家,由于年久失修墻體開裂,早被鑒定為D級危樓(《危險房屋鑒定標準》最嚴重的一檔)。多數居民已搬離,只剩少數退休老人在住。估算費用,平均到每戶的籌款約30萬元,一些老人拿不出錢,反對建樓?;ǘ紖^住建局就會同街道上門勸說,承諾政府將對項目整體補貼50萬元,針對困難住戶專項補貼(每平方米補助1000元),并聯系銀行低息貸款,提供資金支持。

在這些因素的加持下,項目順利推進,僅用半年就啟動施工。倘若該棟舊樓規模很大,樓況稍好住著很多人呢?推進難度大概要翻幾倍。倘若沒有政府積極介入,勸說協調,財政補貼(這大約是決定性因素),這棟舊樓的重建,則是幾乎不可能。

把細節信息補齊,事情的全貌浮現,我們看到了熟悉的那一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