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而亡的秦,真不是“迷人老祖”粉心中的理想國
對出土秦簡中的定讞來看,對“奸罪”的懲處視情節各有輕重,但離死刑都差得遠,至多不過“完為城旦舂”或“耐為隸臣妾”,這才是秦律核心思想的體現,秦律雖然有輕罪重罰的特點,但其核心是將人視為資源,如果因為小罪就殺人,無疑是對資源的浪費,對其進行經濟懲處(比如罰甲罰盾本質都是罰款),或直接將其轉化成為國家奴隸,才是最高效的做法。
責任編輯:陳斌
在我國漫長的古代歷史中,歷朝歷代對秦王朝的評價是相對一致的,都是在客觀承認秦王朝“統六合,開郡縣,車同軌,書同文”等系列的基礎上,對秦王朝橫征暴斂和嚴刑峻法進行深刻批判,并留下了《過秦論》等名篇,也為秦王朝添了一個“暴秦”之名。嬴政一統六國時,自稱“始皇帝”,希望秦王朝能夠“傳之萬世”,不料秦朝二世而亡,真正傳之萬世的只有“暴秦”之名而已。
然而在“萬物皆可入飯圈”的后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帶來的話語平權賦予所有人自由表達權利,也讓多個曾經相當嚴肅的領域一個接一個淪陷于飯圈文化。在這種情況之下,討論門檻不算太高的歷史領域受到飯圈文化的侵蝕,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然而隨著飯圈文化介入歷史領域,對秦王朝和秦始皇本人的歷史評價,似乎在民間層面,正在發生著某種顛覆性的倒轉。
從“虎狼之君”到“迷人老祖”
在某社交平臺上,充斥著這樣一群“迷人老祖”粉。令這些人迷戀得如癡如醉,又崇拜到五體投地的既不是明星,也不是某個政治實體,更不是大熊貓,而是歷史人物秦始皇。他們用“我那一米九的迷人老祖宗”半帶愛慕、半帶崇敬地稱呼嬴政,仿佛這個一掃六合威加海內的專制君主,搖身一變成為了“既霸道,又寵妻”的同人小說大男主,在該平臺廣為流傳的一張圖片中,嬴政的形象仿佛身著冕服的韓國男星,圖片上寫著:
“讀完書才知道,秦始皇身高1.98米以上,眼睛大而且長,聲音低沉,英俊又漂亮?!?/span>
那么他們究竟讀了什么書,從中得知了秦始皇是這副模樣呢?經過筆者反復對比,這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字,來源應該是《太平御覽·皇王部·卷十一》,在“始皇帝”條目有如下記載:
《河圖》曰:秦始皇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