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拓:用歷史的素材講現在的故事
“我不是一個做歷史的人,也不是一個做電影的人,我只是借用歷史事件討論其他的事……重點在于用歷史的素材講現在的故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子
王拓在工作室
王拓
1984年生于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生物專業畢業后,在清華大學和波士頓大學完成繪畫專業研究生課程。創作橫跨影像、行為與繪畫等媒介,其中史實、文化檔案、小說及神話相互交織,形成虛構敘事,模糊時間與空間、真實與想象的邊界。2024年1月4日獲M+“??霜劇?。
三根打橫、七根打豎的木條,整面朝北的玻璃被切分成二十多個長方形。視線一轉,這些木訥的線條映射到幾米開外一百寸的巨幕電視上,突然就妖嬈起來,變成了弧度不一的曲線,在熄掉的黑屏上微微晃動。
王拓背對著窗戶,坐在這兩幅景象中間,像是夾在兩種時空里。他平和低沉的講述讓人走神,我忍不住一再瞟向制造著神秘漩渦的黑洞。變形的現實往往比現實有趣,這一點在他過往那些安插著古人新事、游魂史詩的影像創作里體現得尤為盡興。在他的短片視覺語言里,長袍禮帽的書生流露出熟悉的眼神,背心短褲、留著現代發型的人卻面如死灰,行動像惆悵的孤鬼。
王拓,《 扭曲詞場》,2019,三頻4K影像(彩色,有聲)
歷史、現實從來不是以時間簡單切割的產物,先后在國內外學習生物學、繪畫、視覺藝術,放下實驗儀器、端起攝影機的王拓,腦海中交織著駁雜的景象。為母復仇的民工張扣扣讓他想到百年前五四運動愛國學生郭欽光的死亡,《聊齋志異》可以和針對新墨西哥州祖尼人的田野調查案例放在一起,如戲法般呈現殘酷寓言。
年后他剛從老家長春回京,過去幾年他在當地接連拍攝了《煙火》《扭曲詞場》《通古斯》《哭陣門》,前不久憑借這“東北四部曲”成為2023年度??霜劦弥?。
遼闊的土地對他似乎有著無盡的吸引力,在他按圖索驥的過程中不斷拋出驚喜。拍東北四部曲期間,他住在月租一千出頭的寬敞房子里,沒有明確的取景地和分鏡頭,每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