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赤坎鎮: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打造全域綠美小鎮 | 古鎮煥綠顏

(古鎮煥綠顏,時長共1分02秒)

3月下旬,春寒漸去,走進赤坎華僑古鎮,滿眼的綠樹繁花告訴游人,這里游春正當時。在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綿延3千米的600多座騎樓間,潭江兩側處處點綴了綠樹繁花,修舊如舊的僑派風格古建筑與生機盎然的綠化相映成趣,構造出具有嶺南僑鄉文化特色的詩意空間。

綠化美化是古鎮特色景區的一抹亮色,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點睛之筆,也是去國離鄉僑民的鄉愁所系。近年來,赤坎鎮深入實施綠美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在古鎮打造綠美生態建設樣板,在鄉村積極推動以綠美入鄉景、鄉情,帶動全民護綠、種綠、管綠,呈現出“舊圩鎮(古鎮)+新圩鎮(赤坎新區)+鄉村”全域打造綠美小鎮的良好格局,厚植了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全域打造綠美鄉鎮,交出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的赤坎答卷。

古鎮綠色經濟驅動,打造綠美生態建設樣板

以騎樓建筑為依托的酒店、咖啡店、餐廳等新業態之間,處處樹木蔥蘢多蔚,花草爛漫。如夢幻細雨般的粉色羊蹄甲、沿街而立的成排綠樹、潭江兩側如同洋紅色汪洋般的的勒杜鵑……如此鮮亮靈動的水鄉畫卷,引得游人駐足留影。小橋流水的一側,一位民間畫家落筆畫下了這幅綠美景象。今年春節,赤坎古鎮迎來了34.08萬人次的游客,其中核心片區游客增幅達263.68%。

這番綠色空間與古樸建筑水乳交融的宜人景象,是古鎮巧妙利用自然造化和精妙建構綠色空間的結果。一方面,古鎮積極采取措施保護既有古樹名木,延續傳統風貌、歷史文脈的同時,為景區提供綠化存量;另一方面,通過種綠增綠的方式,提升景區環境品質,提升游客游玩體驗。

小橋流水的一側,一位民間畫家落筆畫下了古鎮的綠美景象。

赤坎華僑古鎮鮮亮靈動的水鄉畫卷,引得游人駐足留影。

在古鎮的建設中,古樹名木保護是開發的前提。當地堅持規劃先行,組織編制《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東開平赤坎鎮保護規劃 (2021-2035修編)》,明確了古樹名木的保護目標和要求。對赤坎華僑古鎮內樹齡50年以上的樹木進行摸查,認定古樹名木1棵、后備古樹名木58棵,全部落實掛牌保護。古鎮的開發以古樹名木保護為前提,凡是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影響古樹名木生長的都需要全部采取避讓和保護措施,實現原址保護目標。

走到景區內著名的美堂酒店一側,可以看見一棵樹齡80年的古榕樹,緊貼連通酒店兩棟主體建筑的連廊而生。再往里走,五棵樹齡約四五十年的芒果樹,聳立在酒店的半開放式庭院內,兩側的窗上映射著著金黃的芒果花。據介紹,為保護這些古樹,酒店特地修改了建設方案,為此多耗費了1000多萬元的建設成本。

酒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酒店原本的空間結構為長條的方形,規劃范圍內的有1棵古榕樹和4棵芒果樹,建設前需要將其移植。但古榕樹是鎮的后備古樹名木,按照政府要求需要原址保護,在政府的幾次協調之下,酒店最終決定增加投資,修改建設方案,改成了由連廊連接兩棟建筑的結構。為古樹生長騰出空間,酒店減少了二十多個房間,餐廳和宴會廳的面積也被縮小。

“古樹和建筑其實是相融的,古樹也是赤坎文化景色和特色的一部分,確實是應該予以保留的?!?/strong>該負責人說道。正因酒店投資方與當地政府在觀念上達成一致,“讓”綠護綠,才使得如今綠蔭如蓋的古樹與連廊相得益彰,讓酒店的景致更添別致,也留住了赤坎人祖祖輩輩以樹為“根”的濃濃鄉情。

古樹與美堂酒店的古樸建筑相映成趣。

赤坎華僑古鎮有371年開埠歷史,依水而興,在水路交通發達時期,便是百業興旺、商鋪林立的繁華商埠。但那時的古鎮不似如今這般處處綠意。從前有騎樓遮陰,為避免給來往的車馬和行人擋道,騎樓街區內較少會種植綠植。為全面提升古鎮生態環境品質,古鎮項目建設期間,投入約4000萬元,增種高大喬木、小喬木、灌木等植物,布置垂直綠化以及可移動綠化,木棉、鳳凰木、紫花風鈴木、勒杜鵑等綠植,才形成了如今四季常綠、四時有花的宜人景象。

如今的赤坎華僑古鎮,四季常綠、四時有花。

赤坎是著名的僑鄉,在這片歷史悠久的文化熱土,走出了約15萬海外僑胞,近四倍于現有居民。樹木不僅僅是景區的裝飾,更是僑胞們思鄉之情的情之所系。

下午四點,何耀彬拍下了景區一棵網紅心形樹的照片,發送給在澳門的一位黃氏家族成員。何耀彬是赤坎鎮的干部,他正在完成鎮政府對黃氏家族的一項允諾。黃氏家族曾有至少三代人在這棵樹旁成長起來,后來家族成員到港澳、美國和加拿大發展,留下了房屋和屋旁的百年龍眼樹。這棵樹是他們的家族文化之根,也是他們童年記憶的依托。他們要求,讓相關工作人員每年都拍一張樹的照片給他們,讓四散到各處發展的族人知道,自己的“根”還在。

這棵龍眼樹是游客眼中的網紅愛心樹,更是黃氏家族的鄉愁樹。

以綠美入鄉景,織就美麗鄉村錦繡畫卷

午后時光,紅溪村鷹村自然村的村道上,一位身穿白上衣和紅色馬面裙的游客漫步在碉樓和竹林間,裙擺在清風中微揚,身后的竹林里傳出一片鳥鳴。游客身旁的攝影師為她記錄下她的倩影與景色相融的時刻?!昂芏嗳瞬恢肋€沒走到古鎮,來到我們這里就以為是景區了?!奔t溪村黨支部書記跟記者說道。

前述兩位游客腳下所在的位置,是鷹村的“村面”。村面指的是村的正前方,也是村中房屋的主要朝向。過去,鷹村的村面是一條水泥路,黃土泥濘,村道旁是荒草和不加裝飾的水塘,風貌原算不上宜人。為改善村莊風貌,鎮政府出資將村面進行了整修,道路硬底化,在塘基上修筑護欄,在村道入口處新添了一個一畝的小公園,村面沿邊種上了樹。

在各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都分享了自己在赤坎鄉村漫步綠地,徜徉花海,行走于僑派建筑間的旅游照片,赤坎也成為鄉村旅游的新興熱門目的地。

道路和水塘護欄推進不難,種樹一事卻讓村干部犯了難。按照開平部分地區的風俗,村面不能有建筑或樹木遮擋,為此,鎮村干部多次和持反對意見的村民協商,給村民看風貌提升設計圖。并表示為尊重村民們秉持的風俗,部分區域僅種植低矮灌木和雞蛋花,不遮擋村面,最終成功說服村民。在鎮村的積極推進下,2023年年底,村面風貌提升工程順利完成,曾經的荒地,也成為了村民閑時散步的地方,“村面”變成了“門面”。

鷹村并不是赤坎鎮風景獨好的一條村莊,更不是赤坎鎮完成綠美蝶變的孤例。驅車行駛在赤坎鎮的鄉村街道上,花海綠地隨處可見。在各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都分享了自己在赤坎鄉村漫步綠地,徜徉花海,行走于僑派建筑間的旅游照片,赤坎也成為鄉村旅游的新興熱門目的地。

在鄉村示范帶建設、鄉村振興等工作當中,綠美一直是赤坎鎮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赤坎鎮位于開平市“邑美僑鄉 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的赤坎段,2023年,赤坎鎮重點推進古鎮周邊35條自然村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打造環赤坎華僑古鎮旅游圈。建設了一批特色精品村、美麗宜居村和干凈整潔村,四小園累計建設174個。采取見縫插綠的方式,用繡花功夫織就綠美鄉村錦繡畫卷。

以綠美入鄉景,織就美麗鄉村錦繡畫卷。

2023年年底以來,赤坎鎮更是進一步積極推進綠美鄉村建設,多次召開動員會議。推動19個行政村摸清底數,盤點各村四旁五邊等區域適宜種樹的空間,提交種樹的樹種與數量需求,并做好綠化規劃示意圖。針對當地不得遮擋村面的風俗,充分尊重鄉風民俗,尊重村民意愿,做好說通村民工作,或采取避讓、種植低矮樹木的方式種綠添綠。為鼓勵村民配合種樹,采取“樹地同權”的方式,“誰的地上種的樹就歸誰所有”,積極帶動村民種綠護綠。

直至目前,以村莊入村道路、村心、四旁五邊等區域為重點,全鎮新增種植以嶺南鄉土樹種為主的樹木5300多棵。

 

全社會參與綠化美化,打造全域綠美小鎮

在石溪村沙地自然村的一個小公園里,十多棵樹上,掛上了一個個村民的名牌,那上面是去年參與綠美捐款和種樹的村民的姓名。“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鄉村綠化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業,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積極捐款,栽花種樹……將沙地建設成‘綠樹成蔭的花海鄉村’,扮靚生態沙地村?!?/span>2023年5月11日,一封《綠花美麗沙地村倡議書》發出后,村民紛紛積極捐款三百元到三千元不等,最終籌得6萬元,遠超原本1.6萬元的籌款目標。村民們輾轉臨鎮的數個花木場,精心挑選了羅漢松、榕樹、香樟樹等綠植47棵,種在了村里——在沙地村,羅漢松、榕樹、香樟樹分別代表了老人、女性和男性。

“那是廣東最熱的時候,我們來了大概三十個人,從40多歲到78歲的村民和村干部,自帶工具一起連干了三天,種下了這些樹?!弊匀ツ?月底種下新樹以來,71歲的關煥棟和另外2位村民一起,主動承擔了這批樹的管護工作。他們從籌得的資金里指出了一部分錢購置抽水機,由2-3人搭配著給樹澆水,一直堅持至今。

在石溪村沙地自然村的一個小公園里,十多棵樹上,掛上了一個個村民的名牌,那是去年參與綠美捐款和種樹的村民的姓名。

赤坎鎮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綠美生態建設,各村由干部帶頭,帶動村民一起種綠、護綠、管綠。除沙地村外,石溪海塘村村民也自籌了1.1萬元,購買花盆、綠植等對村莊人居環境進行裝飾。此外,赤坎鎮號召赤坎商會捐贈23萬元、開平建筑業企業捐贈22萬元,支持綠美提升行動。

為進一步帶動社會力量,赤坎鎮將利用清明前后鄉賢回鄉祭祖,發動鄉賢積極支持家鄉綠化美化工作,并結合三八婦女節、青年節等節點,鼓勵人們積極種綠,打造全社會積極參與的綠美工作格局。

在赤坎鎮,綠美生態建設是全社會積極參與的,也是全域式的,通過“舊圩鎮(古鎮)+新圩鎮(赤坎新區)+鄉村”的模式,以點帶面,打造全域綠美小鎮。除前述古鎮和鄉村的綠化美化工作外,在赤坎新區,赤坎鎮結合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對美麗示范主街、圩鎮入口通道、圩鎮客廳進行綠化美化改造提升。利用省特級文化站——赤坎鎮文體服務中心,建成綠美生態小公園,新增植樹61棵,綠化面積3265平方米,并配套建設圖書館、小廣場、小球場,讓公園與體育、文化、休閑娛樂、培訓教育等功能融合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活環境需要。

赤坎鎮利用省特級文化站——鎮文體服務中心,建成綠美生態小公園,并配套建設圖書館、小廣場、小球場,讓公園與體育、文化、休閑娛樂、培訓教育等功能融合發展。

赤坎鎮委書記梁杰釗表示,“綠美行動”換來了古鎮旅游經濟的增長“綠”、百姓幸福指數的滿意“綠”、海外鄉親的點贊“綠”。未來赤坎鎮將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綠美開平建設,在廣袤鄉村奮力描繪綠色地平線。

赤坎鎮將進一步扎實推進鎮村綠化美化工作,繼續為廣東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赤坎力量。

登錄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

認捐認養一棵樹,

綠美廣東邀您同行。

【來源】南方農村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