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伊斯蘭國”,莫斯科恐襲幕后兇手還可能是誰?| 智庫視點
恐怖分子“不選擇隱匿藏入當地龐大移民群體,反而前往受到嚴格控制的邊境地區,顯示他們可能是被消耗掉的棋子”。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發表的專欄文章中表示,美國有意無意地插手組建極端組織,而極端組織肆無忌憚地在世界各地發動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這從另一方面證實了美國參與這次恐襲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姚憶江
當地時間2024年3月22日晚,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一家音樂廳發生槍擊事件,俄方認定其為恐怖襲擊。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25日向總統普京匯報說,事件已造成139人死亡,182人受傷。截至3月23日,已有11名嫌疑人被拘捕。俄羅斯有關方面表示將“血債血償”,但尚未指認襲擊者身份。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3月24日報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公布了據稱是襲擊莫斯科州音樂廳的第一視角視頻,并承認對此次事件負責。國際社會紛紛譴責恐怖行為。
當地時間2024年3月24日,莫斯科巴斯曼區法院押送涉嫌在“番紅花市政廳”音樂廳實施恐怖襲擊的米爾佐耶夫。 (視覺中國/圖)
向普京施壓
早在2015年,正值“伊斯蘭國”鼎盛時期,俄羅斯便派遣部隊參與敘利亞打擊恐怖組織的行動。在俄羅斯與伊朗的一系列打擊下,“伊斯蘭國”武裝逐步潰敗,至2017年,“伊斯蘭國”武裝基本上被消滅,但其殘余勢力仍在。此次參與恐襲的便是“伊斯蘭國”分支“呼羅珊”,該組織原先與阿富汗塔利班保持聯系,但因其“過于溫和”而轉身投靠了“伊斯蘭國”。
此次“伊斯蘭國”選擇在俄羅斯制造恐怖襲擊,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是制造恐怖主義影響和效應??植澜M織通過制造恐怖襲擊提高其影響力與知名度,進而吸引更多的人參加其組織。
二是對俄羅斯打擊極端組織展開報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