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與野心:新加坡,你叫什么名字?
說你是獅吧
你卻無腿,無腿你就不能
縱橫千山萬嶺之上
說你是魚吧
你卻無鰓,無鰓你就不能
遨游四海三洋之下
責任編輯:楊嘉敏
建筑師讓-弗朗索瓦·米盧(Jean-Francois Milou)將新加坡前最高法院大樓與前政府大廈兩座建筑“縫合”,在連接處用玻璃和金屬材料織成一片從天而降的金色“面紗”,成為2015年開幕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主入口。
盡管在新加坡作家李瑪麗(Mary Lee)看來,這個國家的舊城“散發出一種無形且難以捉摸的風味,使之變得獨一無二”,但“面紗”之后的諸多名勝風景,卻都帶著“科技+狠活兒”的人工塑料感,也讓這個比本地伴手禮品牌——1933年誕生的美珍香、1938年誕生的林志源——的歷史還短的國家在當代世界中脫穎而出——在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斷進步的海洋事業、多元文化遺產、歐洲法律基礎與華人族裔勤勞刻苦的基礎上生長出來的“新加坡故事”,已經成為成功社會的典范。
互免簽證后,2024年2月前往新加坡的中國大陸游客超過32萬人次,我也成了這個龐大分母中的一個分子。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中庭 攝影 孟慧忠
野心家
步入“面紗”之下的美術館中庭連廊,時而夾雜雨水的陽光透過薄紗似的屋頂灑向中庭空間,營造出如同森林晨曦光影的柔和氛圍;特別是支撐中庭的巨大喬木,當赤道日光正盛之際,光穿過樹枝縫隙,會在舊建筑帕拉迪奧式的外立面上投射斑駁的樹影,人們猶如置身于開了空調的熱帶雨林之中。
擁有400余個公園、4個自然保護區的新加坡,在“面紗”之下,始終透出溫潤濕綠的底色。這里目之所及皆有綠意,綠植攀爬于垂直、混合的當代建筑之上,滋養著建筑一同生長;濱海灣花園中18個鋼筋混凝土結構上裝飾超過16萬株植物的超級樹(Super Tree),在每個夜晚的燈光秀中瑰麗如同異星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家植物園蒼翠繁茂,交通線上的轟鳴和570萬人發出的聲音會在這烏節路的盡頭戛然而止,在這里聽著不知什么鳥兒“五古五古”的叫聲,可以盡情呼吸,應該還有機會偶遇來這里夜跑的孫燕姿;哪怕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里也逃不掉綠色的“掌控”:館方和teamLab聯合打造的數字藝術展“森林的故事”,從博物館收藏的新加坡第一任駐扎官威廉·法夸爾命人繪制的展示19世紀馬來半島動植物的《自然圖集》中選取69幅水彩畫加以動態影像呈現——在環形長廊左邊一個長達170米的巨型曲面屏幕上,19世紀雨季旱季輪回轉換的馬來森林中,各種飛禽走獸活動其間,互動感應穹頂中,更有“從天而降”各種花卉,感應器感應到的人越多,屏幕上就會出現越多的動植物。
植物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多,歷史也開始被清晰地講述——這也仿佛是這個從沼澤地里生長出來的島嶼的一種象征——就如這里溫潤濕熱的氣候,赤道掉落的雨珠和地上蒸騰起的化不開的水汽,揮之不去。
新加坡隨處可見綠色建筑,猶如垂直森林,圖為烏節路一景。 攝影 孟慧忠
“這座熱帶島嶼的清晨時分,沿著綠樹成蔭的大馬路驅車駛向市中心,嶄新的高樓大廈熠熠生輝,提醒著人們,太平洋取代大西洋的主導地位,成為全球經濟新的爆炸性發展中心是多么晚近的事情?!钡拇_,學者約翰·柯蒂斯·佩里(John Curtis Perry)在《新加坡:不可思議的崛起》中描述的場景,確實太過“晚近”了。早至元代,從泉州出發的航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