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開展的新一輪稅收優惠政策清理,難度在哪里?
稅法在制定之初就賦予了地方一定空間,地方政府可制定特色化、針對性強的優惠政策(如各地購房契稅有較大的浮動空間),可向上級部門請求給予財稅支持。這些地方稅率落差之利,遠大于弊,提醒我們有必要看到地方稅收優惠競爭帶來的良性效果。
責任編輯:陳斌
最近有財經媒體報道,全國各地正在開展新一輪的稅收優惠政策清理,多地涉稅招商引資政策都已暫停。政策變動的前因是,年初召開全國審計工作會議,將查處違規返稅、招商引資違規出臺“小政策”,打擊“稅收洼地”等,列入今年的工作重點。當前國家還未出臺具體政策,各地處于觀望狀態。
清理“稅收洼地”,這并非一個新政策。早在2014年,中央就曾下發《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地方性的各類稅收優惠。通知下發后,全國一陣整頓清理,很快各地方又陸續重新出現。
稅收優惠這樣的公開政令,顯然不是地方政府在暗箱操作,其出現和存在有合理性,清理難度也就非常大。要想理解這一點,須對稅收優惠的淵源和概貌有所了解。
稅收優惠,招商引資的法寶
稅收優惠是中國地方招商引資的常見政策。改革開放初期,沿海經濟特區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就可享企業所得稅率低至15%的優惠,此外有各類減、免、退稅優惠。隨著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等法律施行,中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涉外稅收優惠制度,為招商引資提供保障。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內資本也成為地方招商引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