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工作——3個中年外來工的故事
“我想找一份正當工作,只要它能維持生活,”郭小明說,“11年了,這里是我最熟悉的地方?!?/blockquote>
半年前,郭小明3人還是東莞一家臺資大廠的同事。隨著工廠倒閉,他們的命運也隨即發生變化“好像一夜之間什么都沒了”
郭小明扶著自行車站在東莞天華家具廠門口,腋下有一圈汗漬。這里是虎門,烈日下,綠色的廠房顯得空曠、孤獨。許多次,他在薄暮中經過這里,都會發現門口的美人蕉已經枯萎,蛛網在角落里結成了骯臟的絨花。
“我在這里工作了11年,”他對看門的老人說,然后安靜地抽上一支煙,像在費勁地等待天明。
如今,37歲的郭小明在興義玻璃廠做檢驗員,薪水還不到從前的一半。1997年,他進入天華家具廠。工廠倒閉之前他是包裝部的組長,每月能拿到3000多塊錢。
郭小明記得,去年10月份,當周圍的鞋廠、電子廠紛紛倒閉時,做美國生意的天華工人還一度感到慶幸。盡管這家發展近20年的臺資大廠也已經捉襟見肘,但沒人相信它會突然傾圮。
一個毫無征兆的星期天下午,老板“跑路”的消息在600多名工人間不脛而走。當郭小明趕到廠里,他看到憤怒的供應商正要抬走機器抵債。“這事來得太突然,我們都不相信它是真的,”郭小明說。
最終,虎門鎮路東村委會接管了天華廠,并且墊付了工人的工資。那天下午,廠子的操場上擺了長長一排桌子,工人按部門排隊領最后一筆工資。大廣播不停地播放著通告,告訴那些按完手印的工人,不要在廠區逗留。
年輕工人拿到錢就走了,可郭小明心里不是滋味。在工廠外的小飯館,十幾個工作十多年的老職工坐在一起低頭不語,仿佛惶惑的未成年人,看不清未來的路。
“畢竟在這里工作了這么多年,”郭小明說,“好像一夜之間什么都沒了。”
與郭小明一樣,周榮欽也是90年代就進入天華廠。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