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千億地方債,湘潭的“自救”與“他救”
在財政收入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湘潭是如何迎來化債拐點的?
2021年至今,湘潭接受調查的城投系統官員共25人,15人的通報中涉及收受賄賂。同期,接受調查的各開發區官員共12人,9人涉及收受賄賂。
省級政府債務額度、特殊再融資債券額度向湘潭傾斜,金融機構給予支持,加之自身諸多舉措,使得湘潭債務結構發生了變化,逐步以銀行債務為主,債務成本順勢下降。
發自:湖南湘潭 長沙
責任編輯:張玥
“債務化解正在迎來拐點?!?/p>
2024年3月6日,湘潭市財政局在2023年工作總結中如是說。其描述,市本級債務穿透后,銀行資金占債務總額比重達90%以上,成本降至4%以下,利息負擔較2021年減輕近一半。
一位從業多年的融資中介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目前市場上沒有湘潭發行的定向融資產品,其他高息的非標準化產品也很少見。
此外,湘潭也擁有了一家AAA評級擔保公司。2024年初,潭城融資擔保集團獲得了AAA主體信用評級,全省的109家擔保機構中,AAA等級僅3家。該擔保公司為湘潭市財政局控股。AAA評級,意味著融資成本下降,融資環境得到改善。
在債務踩下“剎車”之前,湘潭幾乎是另一個模樣。
過去十幾年,湘潭加快城市及產業園區建設,旗下城投平臺四處融資,成本高昂,導致債臺高筑,財政部一度將湘潭列入債務預警地區。湘潭曾與遵義、鎮江、大連一道,被稱作城投債的“四大網紅”城市。
企業預警通顯示,2014-2018年,湘潭城投有息債務規模從523億元上升到1245億元,增長138%。同期,湘潭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增長了19億元。
2018年,湘潭負債率(以(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城投有息債務)/GDP計算),是湖南14個市(州)里最高的,達到75%。
一般來說,經濟增長帶來的財政收入是化債的基礎。2023年,湘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24億元,甚至不及2016年的125億元。
在財政收入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湘潭是如何迎來化債拐點的?
將“大干快上”與官員績效綁定
打開地圖軟件,用手指滑到湖南,一點點放大,長沙、株洲、湘潭的名字是先后出現的。
這三座城市位于湖南中東部,沿著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兩兩相距不足40公里,形成了長株潭城市群。長株潭的名稱,也代表著三個城市的經濟位置。
在湖南的14個市(州)里,長沙是唯一GDP過萬億的城市,株洲位列第五,2023年GDP為3667億元,湘潭一般排在第七,2023年的GDP與株洲相差900多億元。
湘潭是一座老工業城市,下轄一縣、兩區、兩縣級市,曾有冶金、機電、化工、紡織四大支柱產業。
2008年,湘潭開始進行產業轉型升級,以精品鋼材及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等四大產業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湘潭又將2010年確定為“結構調整年”,開始推動各大產業園區發展,打造千億園區。
城市化進程也在加速?!笆钩鞘薪ㄔO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五年變大樣?!?010年湘潭政府工作報告中寫道,未來三年確保城市建設投資在160億元以上。
2011-2013年,湘潭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都超過30%,2013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更是增長了80%。此后幾年,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都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
2016年,擔任六年湘潭市委書記的陳三新離任,接替者為曹炯芳。上任初期,曹炯芳就提出“精美湘潭兩年行動”規劃,改善城市面貌,兩年間計劃投資617億元。這一金額是2016年湘潭GDP的1/3。
然而,這兩位市委書記相繼落馬,他們主政湘潭長達11年,分別于2018年、2022年接受審查調查。湘潭大發展帶來的債務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
2024年1月,在中共湘潭市委關于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寫道,“陳三新、曹炯芳主政湘潭期間,政績觀錯位,污染了政治生態土壤?!?/p>
曹炯芳是全國第一個因違規舉債,被以濫用職權罪移送起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