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通戒不掉“冥幣”
這里有著獨特的喪葬文化,葬禮是一場漫長的告別。
作為職業念經人,他們不吃齋,不念佛,也不修道,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和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任何區別。
“一袋金元寶才幾塊錢,一束鮮花要二三十元”。
發自:江蘇南通
責任編輯:顧策
行走在南通的小鎮上,總能看到冥幣店。
南通是全國老齡化極為嚴重的城市,770多萬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占了三成。到了下面的農村,老齡化比例更高。南通市“十三五”就業及社會保障體系規劃中曾預計,南通老齡人口高峰將出現在2030年,屆時全市60歲以上老人將接近總人口的一半。
2024年3月26日,南通發布冥幣禁售令,不允許制造、銷售冥幣、紙錢、紙扎。但在南通人的生活中,冥幣是必不可少的。
這里有著獨特的喪葬文化,葬禮是一場漫長的告別。死后 49 天里,每隔7天要祭奠一次,俗稱“辦七”。其中,頭七、五七、六七,必不可少。死后一周年、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都要祭奠,俗稱“辦周”。
“辦七”和“辦周”是一場定期舉行的孝道考試,檢驗著南通人的“孝心”。燒紙扎和做法事,是“考試”的兩大主要科目。
紙扎要請老師傅現場制作??亢5牡貐^扎船,內陸流行扎房子,俗稱“扎庫”。規則也很簡單,比的是紙扎尺寸。扎得越豪華,誠意也更足。
做法事是整場“考試”的核心內容,請和尚、道士念經超度。相同規模的法事中,和尚的數量、唱腔,甚至顏值,都是關鍵的得分項。
對于這樣一個擁有獨特喪葬文化以及數百萬老年人的城市,這則禁售令很難實現。
2024年3 月27 日,禁售令發布的第二天。中原批發市場的冥幣店依然風平浪靜。商家們為清明節備下的紙錢和元寶塞滿了整個走道。 南方周末記者 羅歡歡 圖
“沒必要,禁不了”
2024年3 月 27 日,南通發布冥幣禁售令的第二天。從南通市政府向北行7公里,就是中原批發市場。這里開了數十家冥幣用品店,是南通市冥幣銷售的集散地。
市場一切如常、風平浪靜,冥幣店老板馮源也是從抖音里看到禁售冥幣的信息,她還刻意問了市場負責人,對方說“還沒有通知”。
禁售令沖上了熱搜,有經銷商打來電話問,“怎么樣了?”她忙著疊元寶有些不耐煩,“沒事的,沒事的,禁不了,禁不了,放心吧。”
賣了二十年冥幣,馮源從未有過安全感,“哪個沒被罰過?這個市場里的都罰過”。
她的經驗是,每年清明前后,都是稽查高峰,市場里都會閉店幾天,“除非有熟客來了,給我打電話,悄悄放進來選,或者領著去倉庫買”。
市場在疫情后又新開了好幾家店,馮源說這兩年才開始“大張旗鼓地賣”。中原市場的冥幣店,沒有類似“壽衣”“喪葬用品”這樣的招牌,掛著的都是“皮具”“燃具”“雨具”。站在巷口一眼望過去,門頭上密密麻麻掛著元寶船,地上壘滿了紙錢的,就是冥幣店。
冥幣店一般是兩間相連的門面,一間陳列紙幣、冥幣、金元寶等紙質用品,另一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