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古代民間和官方為何對寒食節起源認知不一?

自寒食節這一節日出現起,“紀念介子推”說就是民間的主流認知,而官方最初對這一說法并未提出異議,但隨著時間推移,在否認“介子推說”的基礎上,“禁火說”和“改火說”成為官方的主流認知和解釋,這種官民認知兩極分化的有趣現象背后,實際上隱藏著相當有趣的歷史事實與官民不同的心態。

責任編輯:陳斌

寒食節可能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為“多變”的一個,在歷史上,這個節日僅具體時間就發生過多次變化,在兩漢時期第一次見載于史時,寒食節的時間是在“隆冬”,之后又演變出“冬至后百五日”“三月初五”“五月初五”等多個日期,跨越冬、春、夏三個季節。在長度上也發生過多次變化,從最初的“禁火、寒食五日”,演變成為“三日”,最后變成僅節日當天禁火寒食。在習俗上又有禁食溫熱食物,和禁食一切經火烹飪的食物兩種。這種“多變”在其他節日的演變史上是罕見的。

而關于寒食節的起源,在古代更是出現了官方和民間認知兩極分化的現象,自寒食節這一節日出現起,“紀念介子推”說就是民間的主流認知,而官方最初對這一說法并未提出異議,但隨著時間推移,在否認“介子推說”的基礎上,“禁火說”和“改火說”成為官方的主流認知和解釋,這種官民認知兩極分化的有趣現象背后,實際上隱藏著相當有趣的歷史事實與官民不同的心態。

一、悲情之神介子推——幻想與事實

寒食節在歷史文獻中第一次出現,就與介子推這一人物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成書于兩漢的《新論·離事》云:

“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雖有疾病緩急,猶不敢犯,為介子推故也?!?/span>

這是關于寒食節起源的最早記錄,可見最遲至兩漢,在并州(山西)太原郡就出現了寒食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