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正和寬:一名普通日本人的中國記憶

對俊正而言,他們這代人在戰爭的陰影下度過自己的童年,親身經歷軍國主義政權的野蠻與兇殘,見證了戰后整個日本社會的荒蕪和衰敗,因此,也就更加懂得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不過,隨著戰爭親歷者的相繼離去,那些記憶和教訓正在逐漸風化。身為一名普通人,該如何避免重蹈歷史覆轍?對此,俊正有著自己的體會與期許。

責任編輯:劉小磊

俊正和寬在日本演講“施害者的責任”。資料圖

2003年11月的一個午后,一架從日本關西國際機場起飛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客機平穩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時值農歷十月,在小陽春的煦陽融融下,一名日本人帶著妻子步出了機艙。隨后,兩人跟隨當地國際旅行社的導游,驅車前往50公里外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這位日本人名叫俊正和寬,家住日本京都。當時,他已經67歲。就在兩年前,俊正第一次來到中國,在浙江師范大學學習中文。中途,他轉學至北京,在那里生活了大半年時間,后于2002年10月啟程歸國。這段為期一年的赴華留學經驗,不僅讓俊正對中文和現代中國社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想探訪六十多年前日軍侵華戰爭軌跡的決心。一名普通日本人的中國記憶的起點,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父親留下的三本《從軍日記》

在59歲退休前,俊正和寬的人生看起來與中國并無直接關聯。1954年,從東京寫真短期大學(今東京工藝大學)畢業后,俊正開始在橫濱從事電影洗印工作。兩年后,他轉職到日本廣播協會(NHK)大阪中央放送局的電視技術部門,一干就是六年。NHK是日本第一家覆蓋全國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自1953年起正式運營廣播電視節目的傳送業務。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原本奇貨可居的電視機開始走進千家萬戶。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會,彩色電視機隨之大范圍普及。毫無疑問,那是日本電視行業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身為NHK的員工,俊正也因此過上了穩定優渥的上班族生活。

然而,新聞節目的技術支持工作缺乏創造性,單調重復的日常,促使這位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開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在工作間隙,俊正翻開英國教育家赫伯特·里德的《為了和平的教育》和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霍列特·卡爾的《歷史是什么》。受書中思想感召,他將投身教育事業當作自己人生的新目標。1961年,俊正通過關西大學文學院史學系的插班考試,白天工作,夜間上課,三年后畢業并考取了教師資格證。

就在日本人為舉辦奧運會舉國沸騰的1964年,俊正離開了前途一片光明的NHK,拿著減半的月薪,主動請纓前往奈良縣的窮鄉僻壤,成為當地一所公立小學的教師。之后的三十一年里,他經歷了結婚、生子、在數所公立小學之間的輪崗,直至1995年告別講臺。原本,俊正也會像其他多數退休老人那樣,讀書旅行、蒔花弄草、偶爾與親朋好友喝個下午茶打發時光。但就在此時,一段塵封已久的記憶忽然被悄然打開。

《俊正正利的從軍日記》原件在日本明治大學和平教育登戶研究所資料館展出。

俊正的父親正利,早在1963年便已病逝,福岡縣的老宅后來由其三弟繼承。在清理遺物時,三弟無意間發現了父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