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紀壞廢,宜改正朔”:談談司馬遷在超級文化工程太初改歷中的作用

太初改歷這件事,最詳細的記載見于《漢書·律歷志》。再結合其他一些零碎記錄,大致可以推論是這樣一種過程:

廢舊歷用新歷,當時被認為有三重作用:
第一,舊歷法用的時間長了,誤差已經很顯著,不切實用,所以需要新歷法;
第二,廢掉秦的歷法,用漢朝自己的歷法,更有利于彰顯漢朝的權威;
第三,歷法是關于時間的奧秘,所以通過修改歷法,可以追求長生不老,當年黃帝就是這么干的。

責任編輯:陳斌

一般認為,司馬遷這輩子,學術上干了兩件大事,一件是作《史記》,一件是參與修訂歷法。

作《史記》是私活,修訂歷法,才是太史令的本職工作。

《史記·太史公自序》里有一句話:

五年而當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歷始改,建于明堂,諸神受紀。

這句話值得好好解釋一下。

“五年而當太初元年”,司馬遷任太史令的第五年,正當漢太初元年。實際上這一年本來叫元封七年,改歷法之后,才叫太初元年。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解釋起來比較麻煩。最簡單化地說:

這年的十一月初一,是甲子日,又夜半時刻恰逢冬至。

旦是一天的開始,古人以夜半為旦,一個夜半到下一個夜半,是一日。

朔是一月的開始,一個朔到下一個朔,是一月。

冬至是一年的開始,一個冬至到下一個冬至,是一年。

朔、旦、冬至,幾個時間節點重合在一起,并不常見,七十六年才有一次。

難得的是這一天又是甲子日,天干、地支相配,甲子又是開始。

甲子朔旦冬至,需要1520年才會出現一次。

因此,這一刻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