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長點名之后:“院士之鄉”的反思和追趕
“為什么桐城有這么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么多的院士、企業家,在安徽縣域經濟實力排名卻從第二掉到了第十六,沒有成為前五?”
“像桐城這樣的中部普通小城該如何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br />
在分析桐城錯失轉型升級的窗口期而導致發展掉隊的原因時,桐城找出的一個原因是“行政資源、經濟資源、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碎片化,政策扶持存在‘撒胡椒面’現象”。
發自:安徽桐城
責任編輯:吳天適
桐城市孔城老街。圖為2021年2月24日,游客在老街參觀。(人民視覺供圖)
桐城和宜興,一個在安徽,一個在江蘇,都是縣級市,都是“院士之鄉”。但走訪宜興之后,劉根杰感到了兩地在人才工作力度上的差距。
劉根杰是桐城市人才發展促進中心主任,2024年3月底,他隨團隊到宜興交流學習,還參觀了院士之家。臨別之際,當地同行邀請劉根杰把桐城籍的院士介紹到他們那里去。
“我當然不愿意把我們的院士介紹過去?!眲⒏苷f,“但我們也反思,桐城的院士引進工作確實落后了?!?/p>
有一百二十多萬人口的宜興培養出了32位院士,桐城有74萬人口,也走出了二十多位中外院士。但在“院士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宜興 “遙遙領先”,不僅建設了一批院士工作站,還從2013年開始就引進外籍院士。僅2023年,宜興就有3家單位入選省級院士工作站建設項目名單,數量位居江蘇省縣級市第一。而桐城目前僅有2個院士工作站。
學習長三角先進經驗、改進桐城的人才工作,是劉根杰此行的目的。引進人才、“外聯老鄉”是2023年桐城“痛定思痛”之后確立的重點工作之一。
之所以“痛定思痛”,是因為被省長點了名。
2023年1月14日,安徽省人代會召開期間,安徽省省長王清憲在參加安慶代表團(桐城由安慶代管)審議時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桐城有這么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么多的院士、企業家,在安徽縣域經濟實力排名卻從第二掉到了第十六,沒有成為前五?”
事后,桐城開展了一次解放思想大討論,進行自我批評、自我剖析,也確定了圖謀“明日趕超”的愿景。
一個曾經的經濟“先進生”,成了追趕者。
大討論
2023年安徽省人代會召開期間,王清憲的那句問話是經媒體報道后廣為人知的版本。
事實上,王清憲的話還有后半句:“桐城要找幾個有學問的同志一起研究研究,這種現象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并形成一份調研報告?!?/span>
省人代會閉幕后后,桐城召開的多次政府會議上,與會領導干部都提到了省長的關注。
很快,桐城掀起了一場解放思想大討論。
桐城市委宣傳部牽頭聯絡在外的桐城籍或與桐城有密切聯系的政企人士撰文,發布在桐城的融媒體平臺,為桐城的發展“把脈問診”。
桐城籍的陶渡庵是參與撰文者之一,他在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
2023年2月28日上午,桐城市融媒體中心主任張植駿在朋友圈轉發了“桐城新聞”公眾號發布的一篇剖析桐城經濟發展困境的文章。文章作者程治中是桐城人,現為上海固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
當天,張植駿在微信上聯系陶渡庵。陶渡庵業余時間喜歡研究桐城文史,此前在安徽省作協舉辦的桐城采風活動上認識了張植駿。
張植駿說,他正在按領導要求,為一組分析桐城經濟發展問題的專欄約稿,程治中先生的文章是第一篇,希望陶渡庵也對家鄉桐城的發展談些看法。
在署名文章中,陶渡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