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薩科齊 虛幻的“大國夢”
法國究竟在國際上應該占據怎樣一種地位?怎樣既體現法國的偉大,又能適應法國已經成為二流國家的現實,薩科齊的外交政策并沒有給出清晰定位。
這些看似前后矛盾、雜亂無章的外交決策,并不如許多人想象的是薩科齊隨心所欲的任性胡為,而是服務于重振法國聲望的長遠目標的
最近,法國的一系列外交舉措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3月17日,在時隔43年后,法國國民議會經過辯論和表決,通過了總統薩科齊提出的法國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的決定;3月30日,薩科齊威脅稱,如果G20峰會不能滿足法國提出的加強全球金融體系監管的要求,他將退席以示抗議;在G20峰會期間,法國承諾拒絕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獨立”,薩科齊和胡錦濤進行會晤,結束了長達4個月的中法關系僵持。
這一連串眼花繚亂的外交手筆,似乎蘊含著不可調和的邏輯矛盾和強烈的離經叛道的成分: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是前總統戴高樂在1966年7月1日的經典之作,當時舉世震驚,一舉奠定了法國外交獨立自主、卓爾不群的鮮明特征,戴高樂后的法國歷代領導人均引以為豪、奉行不渝,可以說是法國的“國本”。因此,反對黨領導人批評法國重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