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商主義到古典自由主義再到凱恩斯主義:一部左右搖擺的世界經濟思想史
世界大勢是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世界卻在左右搖擺。向左還是向右,既取決于少數精英,也取決于大多數人對世界的認識。
經濟學邏輯有其必然性,但政治實踐卻帶有很大的偶然性。而研究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傳播正確的經濟學思想,避免世界被那些錯誤的思想所一直統治。
責任編輯:陳斌
重商主義產生并流行于15世紀至18世紀中葉,雖然名為“重商”,但并沒有真的只“重視商業”。在微觀上,重商主義者認為金銀本身就是財富;在宏觀上,他們認為國家的財富和權力由金銀的數量所決定。所以他們的結論是,國家應該通過干預經濟來增加金銀的儲備,經濟政策應當服務于國家。
具體政策上,他們非??粗刭Q易順差,所以主張國家實行貿易保護主義,通過關稅、補貼、壟斷限制進口、鼓勵出口,以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對外則奉行殖民主義政策,以獲取原材料和新的市場。
這些認識在本質上,是一種經濟國家主義。但這并不等同于今天所說的“國強民富”,實際上,重商主義認為下層人民的財富不是“國富”。而且他們為了給出口提供更多資源,有意使勞動群眾處于貧窮地位,以降低國內消費水平,降低工資減少成本,增加出口競爭力。
重商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當時歐洲正在經歷從中世紀、封建主義向絕對君主制的過渡。城市化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市場的繁榮,開始出現資本的原始積累。同時,地理大發現帶來了新的貿易路線和市場,國際貿易競爭也日益激烈,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為了經濟利益,也是為了爭奪政治和軍事上的優勢。
重商主義鼎盛時期,從16世紀末一直持續到18世紀中葉。這一時期,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歐洲國家,通過實施重商主義政策,推動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從而積累了大量財富和資源,并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廣泛的貿易網絡和殖民帝國。
當時的經濟學還不是一門獨立學科,人們還不能認識到重商主義背后的理論缺陷。所以雖然重商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工業化和經濟發展,但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把國際貿易看作一場零和博弈,對貿易順差和保護主義的過度看重,再比如對國家干預經濟的過度認可等等。而這些問題,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
古典自由主義和工業革命
眾所周知,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不過我們對工業革命的印象,主要還是技術層面上。瓦特對蒸汽機的改進,機械化代替手工勞動,帶來了生產方式的變革,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我們往往會據此認為技術進步才是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
這些都沒問題,但是我們也有可能因此忽略了,社會觀念、法律制度和資本積累在整個過程中的作用。技術很重要,但其重要性并不絕對也不唯一。所以,想要全面認識工業革命,還需要認識到當時歷史背景下的那些思想資源和制度優勢。18世紀啟蒙時代到19世紀中期,西方思想史正處于古典自由主義時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可謂群星閃耀。
在德國,康德憑借一己之力完成了哲學上的“哥白尼革命”,并指出“人永遠是目的,而不應成為手段”。在英國,約翰·洛克在《政府論》中提出自然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財產權,主張政府的職責是保護這些權利;亞當·斯密通過《國富論》闡述分工和市場的重要性,指出市場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
在法國,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權分立的理論,直接影響了后來美國的建國方略;伏爾泰在倡導宗教寬容、言論自由和反對封建專制。在美國,開國元勛托馬斯·杰斐遜起草了《獨立宣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