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瑩:音樂永遠會等我
“音樂可以是我最重要的事,也可以是一個最最不重要的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楊靜茹
2024年3月9日星期六,廣州下起了綿長的雨。地圖顯示,廣州體育館周圍路段從下午5點半開始已經堵塞成紫色。雨勢讓車輛更加寸步難行,我不得不下車,在雨水、雨傘和人海里,渾身濕透地順著人群往體育館流去。
2023年3月20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恢復對涉外營業性演出的受理和審批。一年過去,至少有32位明星在廣州體育館登場,成為接受歌迷歡呼和簇擁的主角。擁擠、堵塞,已經成為這一帶周末的常態。今天的主角是臺灣音樂人徐佳瑩。
徐佳瑩已經五年沒有在大陸開過演唱會。有些歌手會因為長期在大眾視野里缺席而失去關注度,但她是個例外。歌迷對她的再度出現送上熱烈擁抱。廣州演唱會作為她這輪巡演的第一站,門票早早售罄,各大社交平臺都有歌迷發帖相約一起去看。我排隊檢票時,身后是一群從臺灣趕來的歌迷。
沒有在大陸露面的時間里,徐佳瑩結婚生子,偶爾在社交平臺上直播,帶著樂隊在家里唱歌,以此維系與聽眾的聯結。她深感生活的巨變:40歲近在眼前,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成為重中之重,日常被瑣事填滿。一次,她和工作人員聊天,感慨原本習以為常的事情越來越奢侈,比如開會,比如唱歌,比如寫歌,比如開演唱會……“變得有些奢侈的事”——巡演主題就此定下。
演唱會之前,徐佳瑩甚至到酒店住了一段時間,與日常隔離,以此完成身份的轉換。上臺前,她十分緊張,很多小心思冒出來:五年了,他們還記不記得我?我還能不能唱好?我要怎么面對接下來的兩個小時?
從家庭到舞臺,她需要邁過的不只是時間、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
“她不想忘記了,徐佳瑩”
廣州演唱會結束后,我在酒店休息室見到徐佳瑩。她穿著白色連衣裙,兩位發型師正在拆她的發飾?!澳愫?,謝謝你過來?!彼f,聲音的頻率被拆頭發的動作干擾,顯得散亂。她擤了下鼻子,似乎有點感冒。我坐在她旁邊,正對她側臉。由于頭上正在作業,她脖子以上需要緊繃固定,只有目光轉了轉,望向鏡中的我。
她緩緩講述上臺前的不安,作為創作人,她依然敏感又細膩,對情緒的捕捉精準且直擊要害。
2016年3月,我在綜藝節目《我是歌手》后臺第一次見到她。她穿著長款的粉紅色衛衣,下擺延伸到膝蓋,到腳踝的長裙規矩地順腿而下,遠遠看去,像任何一個街頭出現的文藝女青年。當時她正在排練當期競演曲目,把《相愛后動物感傷》唱了三遍,又蹲在地上唱了一首《好久不見》。演播廳的墻隔音效果極好,紛繁的配器音被吸收得七七八八,她的聲音卻清亮,像蓬勃出土的綠芽,頂開厚土一樣的墻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