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剛:拍電影沒有一切就緒的完美契機

《草木人間》確實承載了許多觀眾的期待,也承載了創作者平衡藝術與商業的嘗試、講故事與探尋文脈的融合、對電影語言新可能的摸索等諸多使命。如此重負之下的成品,褒貶不一。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楊靜茹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2016年,28歲的顧曉剛計劃用10年時間制作名為“山水圖”的三部曲長卷電影,卷一是春江,卷二是錢塘,卷三是東海。與此自覺意識和野心相匹配的是,作為卷一的《春江水暖》(2019)一面世就屢獲肯定——

先是在FIRST青年電影展獲得最佳劇情長片和最佳導演,再是被選為2019年戛納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的閉幕影片——那是華語電影首次被選為該單元閉幕影片。隔年,老牌電影雜志《電影手冊》公布當年十佳片單,《春江水暖》位列其中。

在第一部長片中,顧曉剛完成了山水畫與電影結合的初步嘗試,以游觀和天地無垠統領其美學。故事主角則選擇了生活在富春江畔的顧姓一家三代,他們或與不同代際的家人在婚姻觀念上產生齟齬,或順應著城市變遷帶來的生活改變,或疲于逃債和照顧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小孩,或年近四十仍無依也無憂。市井生活包裹在四季山水中,紋理飽滿清晰而余韻悠長。

那個階段的顧曉剛說自己還不知道“電影是什么”,“希望能盡可能接近電影的本質”,因此抱持著一種電影之仆從的心態,將自己看作介質,相信有更高維度事物的指引。

進入主流視野之前,非科班出身的顧曉剛是在彼時發達的獨立電影節展、培訓體系中成長起來的。

高三因為藝考去學畫畫時,在宿舍里,顧曉剛和其他四個男生擠在一起,頭抵著床鋪板通過一個手機大小的屏幕看巖井俊二的電影。大三,對電影動心的顧曉剛拿著一臺借來的DV,拍了一部關于印度教徒的短片《信仰者》,并憑借這部作品的提案入圍杭州亞洲青年影展的青年電影訓練營。

青訓營只有七天,但為他提供了日后拍攝紀錄片需要依據的大部分理論。沒多久,《信仰者》在重慶獨立影展被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看到,他說顧曉剛的片子感性,并提醒,作為一個信仰者的個體和作為一個電影作者的個體是不一樣的,要想成為一個特別的電影作者,必須把自己的個性通過作品展現出來。

青訓營結束后,同學喊顧曉剛去拍在崇明島上實踐自然農業的老賈一家,他興致高昂地就去了。又過五年,由他導演的紀錄長片《種植人生》獲得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

這五年里,顧曉剛從浙江理工大學服裝設計與營銷專業畢業,到中國美院的廣告導演系旁聽;之后北上,在栗憲庭電影學校和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前者培養獨立創作的意識,后者清晰地向他呈現了電影史,好使一個青年創作者在龐大坐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于是,差不多該到創作劇情片的時機了。顧曉剛寫劇本、籌備一年,開機,但并不順利?!洞航吠ME呐膬赡?,期間他除了四處找錢,還要千方百計維系住主創人員,比如飾演片中老二的是長期為他自己家飯店送魚的漁民,兩年里對方進出劇組十幾次,一會兒去送魚,一會兒回來拍戲。

2019年底,《春江水暖》終于拍完。顧曉剛在接受訪談時說:“覺得是游了好久的泳,終于可以上岸了。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