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精心設計的“水賽”:必須要高端、國際化、專業化

因作品點題、工作量水、與主辦方的私人關系,以及贊助組委會后續獎品費用的承諾,陳高遠把最高獎內定給了他的老師黃煒。

他接觸過一些需要推廣的所謂國際類賽事,網上幾乎沒有關于主辦方的報道,報名費的收款方式是支付寶,也沒有參賽系統,收稿直接用郵箱,甚至好幾個賽事的收款賬戶和郵箱是同一個?!斑@種賽事明顯就是圈錢”。

那位五十多歲的參賽者更新了個人簡歷,上面有一行字寫著:“在第一屆WICAA水賽杯國際當代藝術大獎賽中獲得銀獎”。

責任編輯:李慕琰

水賽杯的評審研討會在線上開展,進行了接近兩小時。(受訪者供圖)

水賽杯的評審研討會在線上開展,進行了接近兩小時。(受訪者供圖)


一場將近兩個小時的研討會正在線上進行。與會的九位嘉賓背景各異,有日韓藝術家、哲學博士、頂級大廚等,人員構成以藝術行業為主,外行精英為輔,將他們聚集起來的是一場全球性藝術賽事——“水賽杯國際當代藝術大獎賽”。作為這項賽事的評審團代表,嘉賓們正對部分投稿作品進行藝術評論與學術探討。

這些作品形態多樣、內容不一,但都被創作者賦予深刻的“內涵”,評審們對此也不吝贊揚。行為直播項目《抄寫一千遍蘭亭集序》被譽為“挑戰了時間和毅力的極限”;攝影作品《瀉》,拍攝對象為某款酸梅風味氣泡水,構圖簡單卻意味深長,評審團稱該作品“展現了生命流轉中的無常與變幻”。

整場會議氛圍正式、認真。除了評審團代表,還有聲稱畢業于巴黎第八大學的語言學者作為翻譯,協助不同國家的評審進行學術對談。主持人的專業背景也不容小覷,個人介紹中,赫然寫著她曾被英國某權威雜志評為“21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策展人”。

這一切無不表明這場賽事的高規格和專業化。然而,會上的某些細節,比如某位日本籍設計師評審的身份履歷與他蹩腳的日語形成的反差,還是流露出些許端倪。

事實上,不僅是他,與會的所有嘉賓身份均為虛構,他們只是學生。甚至,所謂的“水賽杯國際當代藝術大獎賽”也是一場假比賽。

這場藝術競賽的策劃者陳高遠是上海某藝術類院校的大四學生,他戲仿市面上大大小小的競賽,將“水賽杯”包裝成看似專業化、國際化、大規模的形象,以反諷市面上存在的各種“水賽”。

“水賽”,通常泛指獲獎率高、行業認可度低的各項競賽,主要面向的群體為在校學生。國內高校通常會采用“綜合測評”指標對學生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學業表現、文體表現以及品德表現等方面,分數與獎學金、保研等掛鉤,競賽往往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加分項。

在社交平臺,如果搜索“水賽”,會發現面向不同專業背景的各項賽事,有些賽事會直接打出“水綜測”“水獎學金”的名頭吸引參賽者。而參賽者們出于加分或包裝履歷等種種原因,紛紛躍入水賽的海域之中。

“散發一種上流的氣息”

策劃水賽杯的想法源自2023年年初,那時陳高遠大三,就讀的學校規定,學生需在大四前參加校園文化、競技競賽等類別的項目,修滿一定學時,方可畢業。其中,競賽加分比較簡單,有些比賽只要入圍或參賽即可獲得2學時,即2分。

陳高遠周圍的許多同學都在參加水賽,加分時甚至出現了共享證書的現象——獲獎人將證書拍下來發給同學,同學用修圖軟件把名字改成自己的,這樣一來,一張證書可供不同人獲得加分。有些水賽沒有公開獲獎名單,學校無從考證。

陳高遠知道,參加這些水賽沒有多大意義,大部分同學只是拿它湊數。他設想通過類似行為藝術的方式來表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