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入征塵:從騎士堡到大馬士革

無需高大的陵寢,無論是在同胞還是在敵人眼中,薩拉丁都是一位英武的戰士、高尚的騎士和仁慈的紳士,為他所處的那個紛繁、殘酷、血腥、蒙昧的時代增添了一抹罕見的亮色。

責任編輯:楊嘉敏

敘利亞人是我見過最為友善熱情的一群人,尤其是司機們。

巴基斯坦人也很友善。我在旅行時經常坐副駕,發現這兩國的司機在會車時總會做手勢向對面來車司機致意——我相信他們不可能全都彼此認識。不過,中國人在“巴鐵”旅行時是格外容易受到照顧,而敘利亞與中國并沒有那么親密的鄰邦之誼,所以盡管在這兩個國家旅行都如沐春風,我還是覺得敘利亞人比巴基斯坦人更為友善。

巴爾米拉廢墟前的貝都因牧民  攝影 王在田

巴爾米拉廢墟前的貝都因牧民  攝影 王在田

我從敘利亞西北部的古羅馬遺址阿花米亞(Apamea)出發去中世紀要塞騎士堡,這兩個地方都很荒僻,我計劃先搭過路車到附近的鎮甸,坐長途車去哈馬(Hama),轉車到霍姆斯(Homs),再轉鄉間中巴前往騎士堡。

也在等車的本地大叔幫我攔下一輛貨車,司機五十多歲,穿著傳統阿拉伯白袍,不會講英語,大叔用阿拉伯語請他把我捎到前方鎮上的汽車站。

到了小鎮,司機打著手勢問我下面要去哪里,我說去哈馬,他眼睛一亮,表示自己也要去那兒,于是一同去。

到了哈馬,司機又打起手勢問我下面還要去哪里,我說去霍姆斯,他咧嘴樂了,表示自己也要去那兒,于是又一同去。

那司機把車開得飛快,手邊放著一摞信,一邊開車一邊讀,讀完一封撕一封,隨手撒出窗外,好似天女散花,倒也豪氣干云。

到了霍姆斯汽車站,與司機揮手道別,正瞅見一輛中巴出站去騎士堡,趕忙跳了上去。

缺口上的騎士堡

騎士堡(Krak Des Chevaliers)被譽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中世紀城堡之一,由十字軍修筑于12世紀。要說清楚它的重要性,得從敘利亞的地形講起。

敘利亞位于地中海東岸,由西向東依次是狹窄的濱海平原、縱貫南北的海岸山脈、肥沃的奧倫特河谷,以及干旱的幼發拉底河平原。其中奧倫特河谷是敘利亞重要的農業區、經濟帶與人口聚居區,這個國家的四大城市——大馬士革、阿勒頗、哈馬和霍姆斯——均位于這條河谷中。從地中海到奧倫特河谷,需要翻越平均海拔超過1000米的海岸山脈,大致相當于從兩廣翻越南嶺進入內地,這在古代可是件麻煩事。幸運的是,海岸山脈在霍姆斯西側形成一個缺口,遂得名為“霍姆斯缺口”,它成了溝通敘利亞內陸與地中海沿岸最重要的通道,也是絲綢之路由兩河流域通向歐洲的重要一環。自古以來,地中海東岸兩大港口——敘利亞第一大港塔爾圖斯(Tartus)和黎巴嫩第一大港的黎波里(Tripoli)——都依賴這個缺口與內陸地區交換物資。

騎士堡便位于霍姆斯缺口北側的山峰上。占領了這個制高點,就得以控制這條交通孔道。

不過對于十字軍來說,構筑這座要塞并非為了保護商路,而是要封鎖住霍姆斯缺口,拱衛地中海東岸。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便成功奪取了地中海東岸大部,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和三個衛星國,其中的黎波里伯國(County of Tripoli)由來自法國的圖盧茲伯爵雷蒙德家族建立,負責堅守港口城市的黎波里以保障十字軍的海上運輸線。對于歷代雷蒙德伯爵而言,海岸山脈對面由穆斯林控制的奧倫特河谷是心腹之患:穿過霍姆斯缺口,阿拉伯騎兵一日之內就可以長驅直抵的黎波里城下。

因此,初代雷蒙德伯爵在建國時規劃了以騎士堡為核心的一系列要塞選址,沿海岸山脈設防;可是他的兒子雷蒙德二世無力對抗穆斯林的進攻,一度還當過俘虜,無奈之下將這些沖要之地授予了醫院騎士團。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是中世紀三大騎士團之一,擅長筑城與防守,主要職責是保護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其口號是“守衛信仰,援助苦難”(Defence of the faith and assistance to the suffering)。雷蒙德家族將外線防御工作外包給醫院騎士團,得以專注于經營其海港和運輸主業;醫院騎士團則擴大了領地與收入來源,可謂各得其所。騎士團在庫爾德人于11世紀早期始建的山城要塞基礎上,前后耗費近百年時間,逐步建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騎士堡。

中巴沿著通往塔爾圖斯的一號公路穿過霍姆斯缺口,這里向南不到5公里就是一列東西向的山脈,構成敘利亞與黎巴嫩邊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