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好的東西不容易移植到中國來”——沈善炯院士訪談

一個菌種、一個實驗的材料,國際通行的慣例是,文章發表后可以找作者去要??晌覀儑业耐兄g卻不能互通有無。

責任編輯:朱力遠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西南聯合大學。它是“民主堡壘”,風氣非常好,既嚴肅又自由,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老師和老師之間,關系非常融洽。
■我接受了加州理工的文化,很想將它移植到自己主持的小空間來,可很多事情一到中國就不好弄。
■不能排斥自由研究,不能動不動就去批判別人,中斷他們選擇的研究??茖W上自由思想、獨立思考的精神建立不起來,這是致命的。
■五四運動在提 “賽先生”的同時還提“德先生”,兩者密不可分。光造點房子,買點設備,給“長江學者”們投點錢,不可能產出國際一流水平的科學成果。

□受訪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沈善炯院士

□訪談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熊衛民

今年92歲高齡的沈善炯院士是我國著名生物學家,早年受教于西南聯合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擁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和廣闊的科學視野,對中國科技界長期存在的積弊亦有清醒深刻的認識。筆者對沈院士的訪談就是從他早期的經歷開始的。

沈善炯簡介
沈善炯(1917-),微生物學家和分子遺傳學家。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生物學系,1950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系獲得博士學位后歸國,歷任浙江大學醫學院副教授、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他在抗生素、細菌的糖代謝、細菌的氮代謝、固氮基因的結構和調節、根瘤菌共生固氮等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先后獲得國內的多項重要獎項,如中國科學院成果獎(1955)、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979)、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7)、加州理工學院杰出校友獎(1996)等。
加州理工的優良傳統

熊衛民您經歷過不同的時代,在多個不同的機構學習、工作過,哪個地方令您印象最為深刻?

沈善炯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西南聯合大學。它是“民主堡壘”,風氣非常好,既嚴肅又自由,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老師和老師之間,關系非常融洽。大家都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覺得自己肩負抗戰勝利后重新建設中國的使命。雖然條件簡陋,但同學們學習非??炭?。我的摯友申泮文常說,愛國主義出英才,我很贊同。

如果說西南聯大教我怎么做人,那么加州理工則教我怎么做科學。在那兒,競爭和合作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大家都在為真理而奮斗。我舉個例子,眾所周知的德爾布呂克在當時是反對比德爾“一個基因一個酶”學說的,可比德爾接替摩爾根擔任加州理工學院生物系主任后,馬上把他請了過來。比德爾還接納了許多別的思想活躍的學者到他的實驗室來工作,他們可大致分為三類,分別對比德爾的學說持支持、懷疑、反對態度。三種人在一起合作、辯論、競爭,其結果是豐富、改進了他的學說——后來就不叫“一個基因一個酶”了,而叫“一個基因一個多肽”。這讓我體會到,科學研究必須有不同意見來競爭。在什么基礎上競爭?在合作的基礎上——大家都是為了探討真理。

談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回國之后(不記得是“文革”前還是“文革”后了)遇到的一件事情。國外一個人到上海來做報告,我們的一位科學家問他:你有一個菌種,能否給我?他說:這個菌種,你們旁邊的研究所已經有了嘛。這是最大的諷刺。一個菌種、一個實驗的材料,國際通行的慣例是,文章發表后可以找作者去要??晌覀儑业耐兄g卻不能互通有無。

后來發現,“一個基因一個多肽”的學說還有問題。要知道,沒有一個學說是絕對正確的,發現理論、學說的不足之處,這是科學的進步。比德爾說過一句話:“建立一個好的學說是不容易的,因為學說必然很講邏輯,但是自然常不是這樣,也即事實并非如此。”說完后他自己忘記了,我老師哈洛威士把它記下來。我覺得這句話講得好極了。

熊衛民德爾布呂克當時是專職做研究,還是兼當教師?

沈善炯 他還給我們開課,記得我聽過他的生物物理課。這個人思維特別活躍,經常與同事們激烈辯論,尤其是在上午的咖啡時間。除了周末外,每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